成立于2015年的月坛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每年受理的调解和咨询数量超过2000件,其中大部分纠纷都可以在调解桌上解决。2020年底,月坛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

现场

连水都顾不上喝

11月18日下午3时,记者刚走到月坛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的门口,居民的倾诉声和调解员的劝导声就从房间内传了出来。

在一间调解室内,调解员郭瑞正在接待22岁的居民小马。因为姥姥的赡养问题,小马正劝母亲去法院起诉自己的舅舅。面对情绪激动的小马,郭瑞分析说:“赡养问题的主体是老人,除非你母亲是你姥姥的监护人,才可以起诉。你别着急,如果感觉双方有疑问解不开,你可以带着母亲和舅舅过来,咱们一起当面聊。”

而在隔壁房间,调解员董婕正在安慰一对儿因为过年回家问题闹到打算离婚的小夫妻。“你们都是独生子女,结婚后应该为对方多考虑一些。两家的老人都很重要,你们每年轮换着回家,不就行了?”听了董婕的话,两人的情绪逐渐缓和了下来,最终夫妻俩重归于好,高高兴兴地走出了调解室的大门。

下午4时,仍有居民走进调解委员会。原本来这里办公事的西城区人民调解员协会会长刘跃新只好亲自上阵,用两个小时解决了一起独身老人的遗产继承问题。

一拨儿居民走了,郭瑞和董婕又将下一拨儿居民请进调解室。杯子里的热水已经没了热气,她们都还没顾上喝一口。这样的忙碌持续到下午5时。调解员宋慧英拿出一沓调解笔录说:“这是本月的调解记录,一张纸就是一件事儿,这个月已经有上百件了。而今年以来,我们调解委员会已经受理调解1300余件,遗产继承、婚姻纠纷、邻里矛盾占比最大。如何解决这些琐事儿,我们有自己的秘诀。”

秘诀1

精通法律是前提

上周,刚刚经历丧女之痛的孙女士走进了调解委员会。“我女儿去世了,女婿让我放弃我应该继承的那部分遗产,他有法律依据吗?我该怎么办?”孙女士哭着向郭瑞诉说。

身为律师的郭瑞了解到,孙女士的女儿去世前和丈夫有一套住房,于是她拿出一张白纸,一边画一边向孙女士解释:“这处房子属于您女儿和女婿的共同财产,夫妻双方各占一半。现在您的女儿去世了,继承的主体就是您女儿的这一半。依照《民法典》,您女婿、您外孙女和您有平等的继承权,各占三分之一。所以您不用担心,这部分一定是属于您的。”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后,孙女士决定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

刚入职半年的调解员冯晓荣也有类似经历。两个月前,母亲刚去世的赵女士找到冯晓荣,想要了解遗产继承的细节。“我母亲有套房子,我想继承到我和我弟弟两个人的名下。这样以后如果我不在世了,我弟弟就不用那么麻烦了。但是听说继承手续繁琐,我该怎么操作呢?”说着赵女士哭了起来。

冯晓荣一边安抚赵女士的情绪,一边了解到,赵女士的父母共有一套房产,但是她的父亲已过世20多年,去世时才50多岁。按照国家法律,未满80岁的老人过世后,如果子女要继承遗产,需要提供爷爷奶奶的死亡证明。“我爷爷奶奶我都没见过,叫什么我都不知道,我上哪儿去找啊?”情绪原本缓和下来的赵女士又哭了。

冯晓荣翻阅了赵女士带来的材料,她发现赵女士和父亲曾先后在同一家单位工作。她赶紧告诉赵女士:“您可以去找单位,单位人事部门应该有您父亲的档案,上面也许会有您爷爷奶奶的信息。”

半个月后,赵女士给冯晓荣带来了好消息,她果然在父亲的档案中找到了爷爷奶奶的籍贯为河南某地。“我来帮您联系当地村委会和派出所。”冯晓荣上网找到了当地的电话,虽然当年的村庄已被合并,好在老人的档案还在。最终赵女士顺利地拿到了爷爷奶奶的死亡证明,可以踏踏实实地去办继承手续了。

冯晓荣欣慰地说:“这次调解对我来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赵阿姨的事儿不仅涉及关于继承的法律条文,还涉及单位的档案管理条例。每天晚上我都会翻开《民法典》查找关于继承的条款,一条条和赵阿姨的情况比较,因为我给她的每一条建议都必须有法可依。”

秘诀2

换位思考是基础

因为楼道内的一个花架,让两户居民闹得不可开交,互不相让的双方走进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宋慧英从交谈中得知,提出异议的居民是刚刚搬来的,因为家中孩子小,她担心孩子会碰倒花架发生危险;而摆放花架的是一位老人,他的老伴还因为这件事儿气得生病了。

宋慧英立刻联系了摆花架的老人:“大爷,我能去趟您家吗?”电话那头儿的老人非常不悦:“过来干什么?看看花架摆在哪儿?”宋慧英立刻说:“不是,我是去看看生病的大妈。”

走进老人家中,宋慧英没有提花架的事儿,而是询问起老人的病情。渐渐地,两位老人消除了抵触情绪,反而主动说起了和邻居的纠纷。“其实楼道挺宽敞的,花架放那儿根本不碍事儿,我上面的花还能美化楼道呢。”老人讲述着自己的理由。宋慧英接过话来说:“您说的都没错,但是楼道毕竟属于安全通道,要是发生紧急情况,您二老的安全也会受影响啊。”

经过一番劝导,老人终于有所让步,说道:“现在每家每户门前都有杂物,如果都能清理了,那我也一起清。”听到老人这么说,宋慧英立即联系了街道、派出所等部门,出具了整改通知书,并要求物业限期整改。整改当天,宋慧英也来到现场,亲眼看到老人将花架搬回了屋内,再也没有拿出来。

成为调解员前,宋慧英在月坛街道做了20年社区书记,换位思考成了她调解时的秘诀。宋慧英说:“花架的纠纷,双方都有自己的理由。摆放花架的老人其实明白楼道内不能堆积杂物,所以我从自身安全角度出发向他阐明道理,他也就明白了我在替他着想。”

秘诀3

将心比心是关键

几天前,一位年过六旬的男子忧心忡忡地走进了调解委员会,对调解员董婕说出了一个在心里埋藏了15年的秘密。

原来这位男子终身未婚,但是15年前曾和前女友生过一个女儿。可是,前女友最后并未与他成婚,而是另嫁他人。15年来,女儿一直生活在别人身边,自己一直未尽到父亲的责任,成了这位男子的一块心病。

“我当年也是从名牌大学毕业的,如今孩子快升学了,我可以给她辅导功课啊。而且我现在退休了,我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带她出去玩啊。”看到男子的情绪非常激动,董婕劝他先冷静下来:“您设身处地想一下,现在您的女儿15岁,正处于青春期,这样的变故她受得了吗?会不会导致她的情绪出现非常大的波动?她正上高中,还要备战高考,万一影响了她的学习成绩怎么办?这是您不愿意看到的吧?如果您真的想尽父亲的义务,可以通过她的母亲先给予一些经济上的帮助;等到孩子高中毕业了,也成年了,对许多事情有了理性的认识,这些事儿再说也不迟。”对于董婕入情入理的建议,男子最终欣然接受。

今年夏天,李先生来到调解委员会求助。由于小区管道老旧,经常发生堵塞,每次李先生都要带着工人到楼下邻居家疏通。有一次邻居回来得比较晚,焦躁的李先生说了几句气话,邻居听到后立刻锁门离开了,并表示再也不配合管道疏通了。

听完李先生的叙述,董婕要来了楼下邻居的联系方式。“说了多少遍了,我最近腰不好,明天上午要去医院做理疗。”电话那头的邻居有些烦躁。董婕说:“好,您先看病,看完病再回来开门,多晚我们都等着您。”董婕平和的语气,让那位邻居也平和了许多,最终非常配合地完成了维修工作。

成为调解员前,董婕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她说:“作为一名调解员,共情能力非常重要。有的调解对象走进这里时,其实他们心里模模糊糊的有个答案,只是因为各种原因让他们看不清楚,我的工作就是准确地找到他们心中的迷惑点,在心理上为他们提供支持。”

西城区人民调解员协会会长刘跃新说:“人民调解制度作为社会矛盾的第一道防线,是司法工作的必要补充和得力助手。人民调解员通过解读法律、宣讲道德以及公序良俗,让当事双方达成和解,有效地避免了矛盾激化,一定程度上也节约了社会资源。”

(原标题:每年解决2000多起纠纷人们信任这个调解委员会)

(记者:张群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