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在俄乌冲突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铝价出现先扬后抑、急涨急跌走势,给产业链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极大的挑战。处于产业链中游的加工型企业常常面临经营成本增加、利润波动加剧的压力,尤其在下游销售提前定价的模式下,企业往往只能风险自担。


【资料图】

“过去我们在面对原材料价格上涨时,只能选择被动接受。”一家位于华北地区的铝加工企业负责人向期货日报记者表示,公司处在铝产业链的中间环节,主要产品包括铸造铝合金锭和铝合金液,主要应用于中高端汽车零部件、高铁等领域,终端用户包括宝马、奔驰、大众和长城等国内外中高端汽车厂家。

他告诉记者,由于公司产品的定价模式会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进行调整,不能完全顺畅地转移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往往只能靠公司自身来承担。

“在去年一季度国际局势紧张的情况下,铝价出现快速冲高回落且波动加剧的行情。刚好在去年1月,有下游客户前来采购公司的铝合金产品,订单涉及使用原铝1000吨,约定在3月陆续交付。在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加大的情况下,我们开始寻求市场专业机构的帮助,逐渐萌生出避险保值的想法。”据他介绍,在这笔订单中,客户要求以上期所铝期货价格和长江有色现货A00铝价以及华通现货A00铝价的“M-2”模式,即以“算数平均价+加工费”的方式进行采购。由于当时”M-2”模式的上期所铝期货均价为20460元/吨,长江有色现货铝均价为20360元/吨,华通铝现货均价为20350元/吨,通过计算,最终确定订单基准价在20390元/吨。

作为套保服务方,方正中期期货相关团队负责人告诉记者,上述“提前定价销售”模式是有色金属行业的常用销售方式。加工企业与下游客户提前按“M-2月均价+加工费”询价后签订销售合同,从签订合同到交货日期间的价格涨跌,就要加工企业自己去承担。

“站在当时的节点,我们判断铝价还有可能上涨,于是建议企业在订单基准价附近进行买入保值操作,以规避未来价格上涨可能带来的损失。”上述团队负责人表示,在此基础上,套保方案设计主要考虑四个方面:

一在建仓策略上,由于当时铝价快速涨至21500元/吨附近,企业对在此点位入场存在一定的顾虑,于是考虑进行“阶梯式”挂单操作建仓,在21000—21500元/吨的价格区间,每间隔100元/吨挂单40手,总计建仓200手合约,对应订单销售量1000吨。

二是资金端风险准备,以10%的保证金比例计算,企业套保占用资金约为213万元,同时还要考虑资金波动、回撤情况,账户整体风险度控制最高为50%,企业需要提前准备最低420万元的保证金,才能符合持仓管理和风控要求。

三是需要从期现结合方面考虑设计平仓方案。企业在1月中旬建仓后,随着现货贸易合同的兑付,3月铝合金产品将陆续出库交付给客户,企业期货对应头寸也应该相应平仓,以控制风险敞口。

四是设计了价格走势相反时的风控预案。若铝价在买入保值建仓后出现下跌走势,可能导致企业期货头寸出现亏损。因此,方正中期期货团队还建议企业通过期权组合操作来进行保值头寸的保护。具体策略是买入20000元/吨行权价的看跌期权,保护期货的多头头寸,并且为了抵补付出的权利金损失,可以同时卖出一个深度虚值看跌期权。按该计划,企业付出权利金365元,减去得到的权利金104元,最终付出成本261元。

该方案得到企业确认后开始执行,但是在实际建仓过程中却遇到了一些困难。沪铝2203合约从1月6日开始就持续上涨,并没有给出回调建仓的时机。在多方讨论并对当时市场行情进行研判后,双方一致决定随行就市,尽早全部完成建仓。

上述团队负责人告诉记者,“于是在1月10日到18日,我们分批次完成了200手、总共1000吨的建仓目标。期货盘面也在经过这一平台期后迅速上拉,并且在3月初的时候逼近了24000元/吨的去年最高点。但是为了保证良好的保值效果,我们并没有在高点急于平仓,而是分批次按照出货节奏逐步在3月中下旬完成全部平仓。”

从总体效果来看,1月中下旬企业在沪铝2203合约上以接近21250元/吨的均价建仓200手多单,到了3月中下旬铝合金产品出货后,企业以22280元/吨的均价完成平仓,期货端总盈利在103万元左右。这较好地弥补了企业产品“提前定价销售”模式下,该订单现货端销售亏损的152万元。总的来说,通过期货套期保值,企业解决了“上定价”销售模式下定价时点与实际销售时点之间价格上涨、产品成本增加的问题,保持了生产经营的稳定。

另外,从期货经营机构的角度而言,传统经纪业务同质化严重,手续费恶性竞争不利于期货行业的长远发展。这要求期货公司不断提升专业水平,满足实体企业更深层次的风险管理需求,在帮助企业实现稳健经营的同时,也有助于期货公司提升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客户黏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