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学生食堂传出不少好消息。据报道,今年年底,河南省中小学食堂将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到2022年底将扩大覆盖到其他学校食堂。浙江也提出,到2022年,学校食堂、校外供餐单位“互联网+阳光厨房”基本全覆盖,中小学和二级(含)以上幼儿园食堂智能“阳光厨房”基本全覆盖。

学生“舌尖上的安全”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中小学生的食品安全更让家长们牵肠挂肚。使用过期食品、厨房食材与老鼠药放在一起、校外供餐单位卫生状况差、“营养午餐”变质等问题,追根溯源,它们的发生与校园食堂不透明、缺少充分监督不无关系。

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学校食品安全与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鼓励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在厨房、配餐间等安装监控,实现食品制作实时监控,公开食品加工制作过程,自觉接受学生及家长监督。这些年,各地将推进学校食堂“明厨亮灶”作为重点工作,一些地方早已实现了全覆盖。

据统计,截至去年10月14日,全国中小学,包括幼儿园,食堂“明厨亮灶”覆盖率是84%。省会城市、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全覆盖程度达到91%。也就是说,还有一些城市具有一定提升空间,需要加快步伐。

此次河南“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通过将视频信息接入学校或教育部网页、App以及第三方平台等方式,使学校负责人和食堂管理人员可随时发现食堂食品安全问题。同时,学生家长也可借助该系统参与学校食堂监督。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地方在实施“明厨亮灶”过程中,都赋予了家长监督权。其实,通道可以再扩大一些,增加学生及家长在食品种类、食堂卫生、食品提供者、经营状况等方面的“否决权”“评分权”,毕竟他们才是与食品“亲密接触”的群体。

此外,实现了“明厨亮灶”并不等于可以一劳永逸,相关部门应将监管、检查常态化,做到真“明厨”、真“亮灶”,对做得好的地方的经验、做法及时通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让“明厨亮灶”实实在在地保障学生安全。

学校食品安全无小事。只有扫清学校食品安全的监管盲区,让监督的阳光照进每一处“隐秘的角落”,学生才能吃得更安全、更健康,家长及社会也才能更放心、更踏实。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