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高考,女生小可(化名)发挥的并不理想,给自己预估分数比平时低了30多分,这两天查分结果也和预估差不多,她从整日惶惶不安渐渐陷入了忧郁情绪,她不想见熟人,怕人问起成绩,整天唉声叹气,感到未来迷茫无望,一提到高考,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原先计划好的毕业旅行一再推迟,晚上常常失眠,胃口也差了很多,高考结束以后这段时间,她一下子消瘦了5~6斤。

小可的状态让父母堪忧,她被父母带到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联合门诊(以下简称“联合门诊”),心理医生经过病史询问、精神检查、心理测评等方法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估,诊断为“抑郁状态”,推荐小可服用药物改善睡眠和情绪,同时建议她做心理咨询。

近年来,联合门诊接待了很多像小可一样在因高考成绩没有达到预期而心结难解的同学。很多同学在考后感到十分担心和自责,尤其在高考查分后,面对分数的不满,过往的遗憾和未来的担忧,无法纾解的负面情绪积压成猛兽,吞噬自己的活力和希望。这些负性情绪很多人会带入大学,影响到大学生活的人际交往和专业学习。

联合门诊的心理咨询师杨蕾老师接待了小可,她倾听小可的烦恼,引导小可通过合理的方式宣泄情绪。为了让小可尽快走出心理阴霾,树立信心,唤起希望,她建议小可整理所有的学习资料和过往成绩,分成“要的”和“不要的”两类物品。

1、整理物品也是在整理自己的心理空间,小可发现过往有那么多认真记下的笔记、答对的题、满意的分数、奖状上的荣誉,那些“怦然心动”的时刻又都回来了,那些来不及体会的喜悦和不够充分的肯定,在咨询时被再次激活和放大。

2、那些“不要的”情绪和过往经历也被再次“看见”了:曾经被父母催促学习而产生的厌烦、被堆积如山的作业压到几近疯狂、因同学攀比和议论带来的自卑和委屈。在咨询中,杨老师陪伴小可挖掘在这些经历中的自我照顾和积极应对,引导小可肯定自己付出的能力、经验、进步和收获,感谢过往的经历丰厚了生命成长。同时,与小可厘清在未来还可以继续提升和优化之处,比如情绪管控能力、自我疼惜的能力等等。

3、面对那些“不要的”东西,杨老师建议小可做好断舍离,没有价值的物品果断扔去垃圾桶,想象扔掉的还有自己的坏情绪,有价值的可以送给需要的人,小可还把一些书捐赠给偏远地区的公益助学项目。处理完物品后,她感受到内心的包袱随着物品的远去渐渐卸下来,愿景目标也更加清晰,小可希望做一名人民教师,她想进入师范类院校就读。

经过药物和心理咨询等综合性的治疗后,小可的心情、睡眠和饮食有了明显的改善,她开始着手设定几个小目标,且有信心一一去落实于行动:1、毕业旅行终于排上日程 ;2、趁着暑假报名学习驾驶,掌握一些将来必备的技能;3、利用假期时间辅导小学生功课,为将来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

医生最后建议,负面情绪如同一场暴雨席卷而来,只要智慧面对和积极行动,猛烈的暴雨终将会过去。小可的故事带给我们启发:情绪问题是表相,自我价值感的议题才是核心,在即将进入大学生涯的洗礼之前,高中毕业生们需要一场澄清,重溯过往经历,改写自我脚本,从青涩走向成熟。

(记者 杨威 通讯员 吴泽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