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伊石榴
高考前,一位90后北大老师为考生送祝福的视频,爆红网络。
眼尖的网友一眼认出,这位外表朴实无华的老师是被称为陈景润的接班人、数学天才“韦神”韦东奕!
随之,韦东奕的过往被扒出:
高一入选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集训队,自创“韦方法”;
第49届、第5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满分、金牌第一名;
高中毕业保送北大;
大三成为“丘奖”大满贯选手;
大学毕业,哈佛为争取他,打破百年校规;
在北大读完硕士、博士后,成为北大数学系助理教授,多篇论文发表在国际一流期刊上。
从IMO到丘奖,从初中到大学,从学生到工作岗位,韦东奕一直在不断制造传说。
人们纷纷赞叹韦东奕太优秀了,也不禁好奇数学大神是如何练成的。
除了天赋,韦东奕曾说,在数学上他用的并不是题海战术,“想”的题比做的题多,能想明白的题目他就不做了。常常自己出题,提出问题,再长时间冥想寻找答案,一一攻破它们。
这样的理科思维也太强大了!再加上韦东奕多年来对待数学的专注态度,值得每一个孩子学习。
01 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理科思维?
理科思维不仅是科学学习的起点,更是每个孩子不可或缺的底层能力。
不少孩子小学成绩很好,进入初中后学习越来越吃力,尤其是物理和数学,父母跟着着急,却又使不上劲。
这就是理科思维能力不足造成的。理科思维最终落在“思考”二字上,只有主动思考,大量开发大脑对事物之间关联性的链接,使之有效开发逻辑思维,才能提高孩子的理科能力。
爱因斯坦说:“我没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是保持了我持续不断的好奇心。”
爱因斯坦四、五岁的时候生病了,父亲送给他一个罗盘。
他手捧罗盘,只见罗盘中间那根针在轻轻地抖动,指着北边。他把盘子转过去,那根针照旧指向北边。他又把罗盘捧在胸前,扭转身子,再猛扭过去,那根针还是指向北边。不管他怎样转动,那根细细的红色磁针就是顽强地指着北边。
按一定规律行动的磁针,唤起了这位未来的科学巨匠的好奇心——是什么力量使它总是指向北边呢?
这种神圣的好奇心,驱使他思考,而这正是理科思维的幼苗。
韦东奕也是一样。
小学一年级时,他曾读到一本名为《华罗庚数学学校一年级》的书,其实,这本书并没有特别之处,书中都是难度很大的数学题。然而,他却对此有强烈的好奇心。
因为好奇,他发动脑筋思考,从解出第一道数学题开始,体会到一种与众不同的乐趣,从此真正喜欢上数学,并且持之以恒钻研数学,才有了今天的“韦神”。
每一个孩子都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需要作为父母的我们仔细呵护,孩子在生活和成长过程中,会接触到众多的与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相关的现象和事物,成为孩子头脑中无数个“为什么”的源泉。
父母不妨以孩子的好奇心为基点,从生活现象提出科学问题,使孩子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去探索、发现,获得乐趣。即便孩子没有韦东奕那样的天赋,也可以通过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逆袭。
《科学代码》这一套集冒险、幽默、伟人传记和科学于一体的书籍,专为青少年量身定做,正是解除父母心头之忧,助力父母培养孩子理科思维和学习习惯的利器。
02 精选知识,循序渐进,培养理科思维
《科学代码》这套书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一共8本,分别是《隐形瘟疫》、《缩小的乐队》、《失忆的侦探》、《中毒的伽利略》、《航行者迷宫》、《81号怪屋》、《物种猎人》、《消失的岛屿》。
每本一个主题,不仅是一场超越阅读的科学盛宴,更是一座包罗万象的“科学馆”,涵盖了力和运动、光和声音、电和磁、生物和人体等重要知识与核心概念。
每本书都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融合了小说的张力,科学的吸引力,实验的实践力,通过化学、生物、数学的视角打开探索世界的窗口,让孩子觉得了解、学习科学是件非常有趣的事。
比如《物种猎人》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阿斯特丽德被几个外星人绑架了,他们的船是一个巨大的诺亚方舟。来自宇宙各个角落、成千上万的物种全都被困在这里。船一旦进入太空,便会回到过去,她们将踏上一段迷人的旅程,前往恐龙统治的白垩纪。在途中,他们将遇到小偷、杀手等。他们将一起努力拯救地球的自然史,当然,也要拯救他们自己。
风趣的语言,生动的比喻,让孩子跟着主人公获得一种沉浸式阅读体验。
孩子一看就停不下来,在阅读中发现生物学和地质学的奥秘,了解白垩纪的生活、鸟类的起源、化石的形成,以及恐龙真实面貌的秘密。
通过这套书,孩子既可以发现学习理科的乐趣,又可以触碰视界之外的地方,可以说既是一场阅读的盛宴,更是一场超越阅读的科学邀请。
每本书的最后,还有有趣的科学实验,如召唤电磁“幽灵”、探索“挤压与伸展”的奥秘等。所需材料均非常简单,在家就能轻松操作。
孩子亲自参与一个简单有趣的小实验,通过观察和记录,了解和学习一个科学原理。这种用实践来向孩子展示“为什么”的过程,远比直接告诉孩子“是什么”更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理科思维是对自然现象、规律和方法进行探索、求知、运用、分析乃至创新的过程,一旦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满足,有了兴趣,逐步建立起科学的理科思维和方法,并不难。
03 养成理科思维的习惯,学习事半功倍
应试教育下,刷题取得高分并不是培养人才的好方法和最终目的,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孩子才是当今社会需要的拥有求真、质疑且好奇的创造型人才。
如何培养创造型人才呢?学习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父母不妨多花点精力培养孩子的理科思维习惯,孩子的学习将事半功倍。
由哈佛大学等数十位常春藤名校毕业家长,麻省理工学院、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等博士和众多中科院研究员联袂推荐的《科学代码》,虽然没有直接给出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方法,但作为学科类工具书,内容涉及数理化、地理生物等多门学科领域,是学生课程的趣味延伸,使孩子在沉浸式阅读中理解、掌握、联想、拓展,逐步建立起理科思维和习惯。
也许孩子拿起《科学代码》,就像韦东奕小时候拿起《华罗庚数学学校》喜欢上数学一样,从中体会到与众不同的乐趣,养成理科思维的好习惯,受益终身。
亲爱的父母,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能一辈子陪在孩子身边,但我们可以培养孩子的理科思维,以及用理科思维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科学有密码,《科学代码》带你和孩子一起来解密!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