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文件特别明确地提出体育课的课时、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大课间的时间、校内校外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的时间,这就是在原有基础上增加。有些不必要的文化课的课业负担就要减下来。”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说。
01 校内校外各一小时
《通知》要求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还要求保证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
《通知》还要求,大力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有锻炼内容、锻炼强度和时长等方面的要求。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与体质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张一民进一步解读:“从研究结果来看,要让体育锻炼对学生体质健康产生作用,有三个因素必须考虑。一是锻炼方式的选择。全国各地各校根据自身条件有各自考虑,有‘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等。第二是锻炼的强度。这次通知提出明确要求,学校里是中等强度为主,校外家庭里稍微低一点,保障安全。第三是每次锻炼的时间。最新研究表明,要对青少年健康产生益处,每次锻炼实际时间不能低于10分钟,最好是中等强度。”
02 软任务成硬指标
在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肥胖、脊柱侧弯等体质问题愈发严重,体育与教育分离使得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多地沦为纸上谈兵,逐年攀升的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精神障碍患病率正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解决该问题,我国先后颁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将国家政策引导落实为可规划、可实施、易操作的具体举措,促成体育与健康、体育与教育的深度融合,逐步让“软任务”成为了“硬指标”。这正说明,体育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
03 爱运动的孩子更聪明
李玫瑾教授还曾提出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操场上特别活跃的孩子,一般学习也很优秀。而这点其实有很多例证:
广西南宁二中的杨晨煜无疑是2019年的高考明星。考出全国实考最高分730分的他,已通过选拔进入人工智能学堂班学习。不仅足球踢得好,羽毛球、书法也样样精通。“最高分、最高颜值、多才多艺”都是媒体和网友给予他的赞美。
2018年江西省理科状元傅林轲四门718分,而这位状元最大的一个爱好就是踢足球。高中时期,傅林轲曾任校足球队队长,并一度获得省校园足球联赛MVP。
2016年的山西文科状元周仕达曾表示每周六下午都会去打乒乓球:“我的水平很一般,但是这是一个很好的减压方式。上了高中之后,每天晚上跑步,只是到了高三时间比较紧,跑步才稍微有所少了。”
2017年,调查的42名状元中,24人爱好运动;在2016年统计的全国63名状元中,有34位喜欢体育运动......
人们在运动时会产生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肾上腺素,这三种神经传导物质都和学习有关:
多巴胺是种正向的情绪物质,可以使人心情愉悦,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中;
血清素增加,记忆力就会变好,学习的效果也会更好;
正肾上腺素能使孩子的专注力增强。在所有的学习能力中,专注力是很关键的核心能力,许多游戏和体育锻炼都是需要孩子全神贯注的,如果缺乏这种锻炼,自然就很难适应相对而言更加“无趣”的学习了。
04 完全人格首在体育
如今,很多家长的关注点都集中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孩子的体育锻炼、体育能力往往被忽视。然而,体育还有一个很重要价值就是育人价值、功能和作用。
孩子参与体育运动能够获得乐趣、健康,还能挖掘出自身的一些潜能,并养成良好的品质,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毛主席在一百年前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中就提到过,体育的作用是使人身心定完;
蔡元培曾在北大发表“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观点;
在《体育的迁移价值》一文中,马约翰深入论述了体育的教育作用和价值,在他看来,“体育可以带给人勇气、坚持、自信心、进取心和决心,培养人的社会品质——公正、忠实、自由”。
后来还有很多的这教育家进行过这方面论述
体育是什么?
体育是强身健体,体育是精神意志,体育是与智商、情商一起构成现代人完整人格的动商。
让孩子去运动、去流汗吧!
让他在运动中聪明大脑;
让他在集体中学会合作与担当;
让他在失败中学会如何面对挫折;
让他在痛苦中学会如何乐观地向前;
让他在运动中培养健康、健全的人格;
让他在运动中去体会感悟生活的真谛!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