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首届亚洲医疗健康高峰论坛举行,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香港贸发局主席林建岳博士及WHO首席科学家苏米娅·斯瓦米纳坦等来自世界的相关官员、科研专家、商界与投资领袖与会,共同探讨亚洲地区医疗健康产业的数字化进程。

中国是亚洲最主要的经济力量,广阔的市场以及正进行的规模宏大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推动万亿医健市场的重构和升级。与会嘉宾表示,中国正全面推动从“治病为中心”向“健康为中心”转变,这一过程中数字化已成为中国医疗服务体系升级的引擎,以支付改革为切入、以数字化为驱动的健共体的落地,正在催生中国式的“联合健康”。

数字化成医健升级新引擎

当前,“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已成为国家全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主旋律。在此背景下,如何推动原有医疗服务体系的升级,成为与会嘉宾关注的焦点。

“数字化是中国医疗服务体系升级的引擎。”微医集团董事长廖杰远表示。疫情催化下数字医疗成为“必选项”,未来中国医疗服务体系的构建中,他认为数字化亦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这一观点获得大会嘉宾的响应。春华资本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胡祖六谈到,疫情下,几乎一夜间医疗体系就从传统院内、实体的医疗服务,转变成线上医疗服务。数据显示,2020年2月,中国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同比下跌约40%,而互联网诊疗人次则增加了17倍。不单中国,全世界的医疗系统都在疫情中大量使用数字科技,以提升医疗的韧

廖杰远提及,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微医上线“新冠肺炎实时救助台”,高峰时台单日访问量超1100万次,承担武汉40.8万重症慢病患者97%在线复诊购药需求。同时,微医上线“全球抗疫台”为二百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人、国际友人提供抗疫服务。足可见数字医疗的巨大“潜力”。

胡祖六相信医疗数字化转型并非是短暂的,随着民众对数字医疗服务的接受度日益提升、政府一系列支持政策的推出、大量的投资涌入……都会让这个趋势继续下去。“数字化转型将有机会让亚洲地区成为全球最先进、最有效率、最强韧、最等的医健市场。”

从医,到药,再到保,医健体系的数字化升级浪潮难以阻挡。复星国际执行董事兼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启宇提及,疫情之后,包括互联网公司、医疗集团、保险公司、IT技术公司、医疗机构乃至政府等各方力量,都在加速数字医疗的应用。阿斯利康全球副执行总裁王磊也认为,数字医疗正变得非常重要,他预计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会利用互联网进行危急及慢病患者的管理。

“数字健共体”催生中国的联合健康

“当14亿老百姓从以治疗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整个支付方式和服务模式发生根本改变的时候,一个全新的巨大的市场正喷薄而出。”廖杰远说。

香港交易执行董事、集团行政总裁欧冠升谈到,中国医疗支出在未来10年将会有3倍的增长,达到3万亿美元的规模。庞大市场将孕育巨大机遇,越来越多内地医健公司赴港上市。他透露,目前已有79家医健公司在港上市,集资超2000亿元,总市值超6000亿美元,另外还有55家该类型公司正申请在港上市,可见行业增长之快速。

随着人口老龄化,医疗服务需求日益增加,将给产业带来更多机会。不过,挑战在于如何给老百姓提供更加可及、可负担的健康服务。苏米娅·斯瓦米纳坦建议,“我们需要思考如何从国家整体角度做规划,以及如何利用数字科技更好地加强现存的服务,以加快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今年10月份,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深入推广福建省三明市经验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16次提到“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医联体建设已成为中国医改主轴。廖杰远认为,中国医疗体系最大的挑战,就是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衡。数字医疗的价值在于,不仅能够把医疗服务能力“送”到基层;更重要的是,在医联体建设成为新医改主轴的背景下,数字医疗将成为医联体建设的驱动力,助力实现“以健康为中心”的目标。

他以中国天津的实践为例,天津微医互联网医院牵头、协同全市26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2020年共同组建起了紧密型互联网医联体——天津市基层数字健共体,在为居民提供全流程医疗和健康维护服务的同时,探索医保“整体打包付费”“按病种按人头打包付费”等支付方式,根据医疗健康管理质量考核结果,落实“结余留用、超支不补”的激励约束机制,构建起全新的健康责任机制。

现场专家认为,中国正在推动以健康为中心的医联体建设,这与国际上的健康管护模式异曲同工。而以天津为代表的“数字健共体”正在推动医联体进入到3.0阶段,其所构建的健康管护体系或催生中国的联合健康。中国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统一市场和人口大国,将在数字化的驱动下呈现出比美国联合健康投入更轻、发展更快的趋势,也是中国借助“双循环”实现医疗健康产业弯道超车的一次重要机遇。

2020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指出:“高度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重塑医药卫生管理和服务模式。”伴随着国家对数字医疗的重视日深,依托数字化技术为全民构建以健康为中心的健康管护体系正在成为现实,势必将助力健康中国愿景的早日实现。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