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泰国、越南、巴基斯坦等国是全球主要大米出口国。今年上半年东南亚地区受天气、种植面积等影响,米价有所抬高。加上疫情期间泰国、越南大米限制出口,促使国际米价强势上行。但根据USDA9月供需报告数据,2020/2021年度全球大米产量近5.00亿吨,同比增加365万吨;消费约4.96亿吨,同比增加528万吨。总体而言,全球大米供给相对宽裕,期末库存较上一年度上升至近1.85亿吨,为历史高位。

数据显示,2020/2021年度国内稻谷播种面积近3052万公顷,与过去五年均值相近。但单产预计仅为6.7吨/公顷,故总产量预计约为2.05亿吨,不及五年均值。进口量与去年同期持平略减,但由于近年来期初库存缓慢累积,2020/2021年度稻谷总供应量约为3.81亿吨,同比增幅达2.60%。国内稻谷总消耗约2.00亿吨,同比增加225.2万吨。期末库存进一步累加至1.81亿吨,同比上浮4.25%。

我国粳米产量约占大米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主产区为东北三省和苏皖地区。2019年我国粳米产量约为4598万吨,其中东北三省及江苏地区产量合计约占全国粳米产量的82.2%。USDA9月供需报告预测,2020/2021年度我国大米产量约为1.47亿吨,与过去两年数据基本持平;消费约1.46亿吨,略高于去年1.45亿吨;预计本年度期初、期末库存一致,相对来说,我国大米供需情况变动不大,庞大的库存保障了国内粮食安全。

截至9月18日当周,全国100家米企开机率为18.45%,远低于去年同期36.3%的开机水平;当周大米产出量近3.0万吨,同比下降49.16%。今年春节后,米企开工率缓步回升,但前9个月开机率整体较去年出现明显下滑,使得产出量随之减少。

从大米进口角度来说,我国进口大米主要来源于东南亚地区,尤其是越南、泰国等国。2020年前7个月我国大米累计进口134.96万吨,同比下滑4.96%。近两年,我国大米进口总量出现明显下降,尤其是传统的4月、5月进口旺季不复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给压力。截至9月11日当周,2020年国家稻谷拍卖实际销售1039.89万吨,较上一年度同期的1114.63万吨销售量下降74.74万吨。自9月18日当周起,为保障新粮顺利上市,每周政策性稻谷拍卖取消,且单周投放量下降55%至180万吨。由于陈粮价格较高,米企拍卖积极性有所消减,9月18日国家政策稻谷成交率约为8.36%,成交均价约为2558元/吨。

消费方面,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粳米消费国,主要消费对象为超市、企事业单位、院校等。2010年以来,我国大米消费结构变化较大,食用消费稳中略降,工业消费增加,但食用仍占我国大米消费的大头。我国长江以北地区稻米消费以粳米为主,尤其是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为粳米消费主要地区,南方江苏、浙江、湖北、四川等地为粳米产量及消费量都较高的地区。而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稻米消费多以籼米为主。与此同时,我国大米出口结构较为多元化,粳米出口量约占大米总出口量的70%。近几年全国大米出口量波动较大,出口涉及多个国家及地区,主要向朝鲜、香港、日本出口,且近年逐渐转向土耳其及科特迪瓦等非洲国家。2020年前7个月总计出口大米157.11万吨,同比降幅13.34%,但处于历史同期绝对高位水平。

粳米价格走势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点,10月、11月多为传统供应旺季,新稻米集中上市使得运力紧张,而6月、8月则多为供应淡季。需求旺季主要集中于1月、2月、3月、9月、12月,其中9月起为国内学校开学,又值中秋、国庆节日,新粮上市前,米企停购陈粮静待新粮。结合基本面情况,短期内维持粳米谨慎看多的观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