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安市俞万家庭农场,农场主于清荣正带人忙着插秧,他的身后是1600亩稻田。
“这个南粳9108是最适合我们海安种植的水稻品种。”于清荣抓起一把秧苗给记者看,“它的亩产至少1200斤,吃起来口感很好,去年稻谷价格就卖到1.58元/斤,在上海、苏州市场供不应求。”
近日,在南京举行的全省科技奖励大会上,江苏省农科院研究员王才林主持的《高产优质食味粳稻南粳46、南粳5055和南粳9108的创制与应用》项目,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从20世纪90年代起,王才林就潜心培育既好吃又高产的水稻,先后育成多个优良食味水稻品种。目前,江苏水稻种植面积约为3300万亩,其中用王才林团队研发培育的南粳系列品种就占了40%,成为振兴苏米产业的顶梁柱。
收集数千品种,找到让大米好吃的关键基因
江苏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其中太湖流域拥有超过8000年的稻作史,是我国著名的稻米产区,也是粳稻重要的起源中心。
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江苏市场上销售的高端优质大米基本都是外来的,有东北大米、泰国香米、日本稻米,唯独没有江苏大米。
1991年,王才林自费公派到日本宫崎大学农学部进修。到日本的第1个月,老师为他点了一份生鱼片便当。第一次吃生鱼片的王才林,却被配的米饭惊艳。“生鱼片我吃不下去,但是米饭格外好吃。”王才林问老师:“这是什么大米?怎么这么好吃?”
“你这都不知道啊!这是越光,是日本最好吃的大米。”老师回答时脸上那种骄傲的表情,让王才林至今难忘。王才林又专门来到日本的超市,“秋田小町”“一见钟情”“日之光”,甚至还有“晴天霹雳”……日本超市里的大米不仅品种多样,包装精美,名字取得也都好听。
受到启发,王才林坚定地认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国内,优质大米也一定会备受青睐,品质育种是个必然趋势。
90年代,王才林又先后两次前往日本攻读博士和从事博士后研究。学业结束后,他婉拒了导师的一再挽留,放弃了在日本的优厚条件,毅然回国。此时,他的心里已经有了一个目标,并决定用一生去追寻:“让国人吃上最好吃的大米。”
为了培育既高产又好吃的大米,王才林团队收集了数千个粳稻品种,其中就包括关东194,从中发现了控制水稻食味品质的关键基因Wx-mp,历经十多年耕耘,培育出适合太湖流域种植的南粳46,品质可与日本的“越光”水稻相媲美。随后,又持续研发出南粳5055、南粳9108等系列优良食味软米品种。其中,南粳9108为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粳稻品种之一。
“三品一标”助力苏米产业振兴
一家煮饭百家香,一亩稻花香十里。南粳系列水稻推广后,很快在国内稻米市场一炮打响。
“以南粳46为例,它达国标二级优质稻谷标准,煮出的米饭晶莹剔透,有香味,口感柔软滑润,富有弹性,冷而不硬,食味品质极佳,被誉为江苏省‘最好吃的大米’。”王才林向记者介绍说。
同时,南粳系列水稻还具有抗条纹叶枯病和产量高的特性,平均亩产高达600—700公斤,7个品种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超级稻,实现了优质与抗病、高产的统一。
于清荣告诉记者,2016年他刚开始种植南粳9108时,也是将信将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种了200多亩,没想到稻谷成熟上市,每斤收购价比其他品种高出0.2元,第二年他就淘汰了其他品种,全部改种南粳9108。
针对江苏“稻强米弱”的现实困境,年逾六旬的王才林继续奔走在田野里。
江苏大米该如何叫响自己的品牌?王才林告诉记者:“我们大米的加工企业很少有自己的生产基地,另一方面,我们的农户种出了好大米,也不知道销售到什么地方去。为此,南粳稻米产销联盟应运而生。我们为种植大户和加工企业架起桥梁,实现全产业链标准化‘订单种植’。”
2020年底,江苏省水韵苏米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为种植大户提供“三品一标”的技术服务:提供好品种,通过全产业链标准化种植技术,种出好品质,打造好品牌。
目前,南粳系列水稻已成为江苏省优良食味米品种的杰出代表和优质米品牌创建的主导品种,为“苏米”品牌振兴贡献了巨大力量。水韵苏米、金陵味稻、江南味稻、射阳大米、兴化大米等省、市、县域公用品牌,绝大多数用的都是南粳系列品种。其中,南粳9108被农业农村部列为长江中下游主导品种。团队又育成南粳5718、南粳3908、南粳9308等新品种,种植区域覆盖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和沪、皖、浙、鲁、豫等邻近省份,累计推广面积超过9000万亩,增产稻谷280多万吨,增收250多亿元。
(记者 张 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