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服拉链一定要拉到最上面,关死才行。”近日,在上海市徐汇区龙耀路方舱医院,山东省援护医疗队队员、山东省立第三医院院感科副主任姜玲玲,常盯着队员穿防护服。

院感防控,就是用专业技能筑起一道看不见的“防线”,守护医护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姜玲玲介绍,队员入舱前的穿戴区是必须要把住的第一道关口。龙耀路方舱医院院感人员共57人,和其他各组一样也是6小时1个班次,入舱队员必须经院感人员一对一严格把关,审核合格后才能进舱。

“队员入舱后,院感人员对舱外进行消杀,之后逆行进入出舱通道消杀。”姜玲玲说,对一脱间、二脱间队员们接触的地方要重点消杀、物表擦拭,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消杀结束,还要逆行进红区对舱内队员的防护进行监管、指导。

虽然队员们穿脱防护服越来越熟练,但院感防控人员丝毫不敢松懈。“尤其是队员出舱时,院感组长必须通过视频监控紧盯着队员们的一举一动,对不规范的动作直接通过设备喊话提醒,必要时在出口缓冲区等待的消杀人员立即进去消杀。”姜玲玲说。

目前,每天进出舱的工作人员不仅有山东援沪医生、护士,还有当地的保洁、保安、维修等工勤人员。“对整个感控组来说,除了保障医护人员的安全,还要保障没有防护基础、没有专业知识的工勤人员的安全。我们根据各方舱实际情况,第一时间制订专人、专组‘一体化’管理方案,整体培训与一对一指导相结合,确保舱内舱外由洁到污不逆流、由污到洁不交叉,所有工作区域相对独立,努力减少交叉。”山东省援沪医疗队感控部主任、淄博市中心医院院感部业务主任刘艳华说,同时,建立保洁、保安微信群,随时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状态,并制作感控科普视频,方便他们随时学习。

在上海,队员们过的是“两点一线”的生活,即乘大巴由驻地酒店到方舱医院,工作结束后返回。为此,医疗队专门明确了出舱返回消杀组、酒店日常消杀组、班车消杀组、核酸采集组、应急处置组等人员职责。

前两天凌晨2点以后,山东省援沪医疗队队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全科医学科护士刘玉灵负责下班同事的消杀工作。她记录了自己的工作情况:1点50分起床做准备工作,戴好口罩、帽子,换上外出服;2点20分到达酒店后门,穿好隔离衣、戴上面屏,准备消杀用品,用84浸泡地巾、配好消毒液、备好医疗垃圾袋,给队友准备好速干手消毒剂、消毒湿巾、口罩、一次性拖鞋;2点55分,队友们下班,开始消杀;3点20分,消杀完毕,收拾医疗垃圾,将用品物归原处,方便下个班次的队友工作。

“虽然各项工作越来越规范,但日常工作、生活中随时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院感人员积极在工作群中商量,最终确定一个最优选择,然后传达给每个队员。”刘艳华说。

增强队员免疫机能是保持战斗力的重要措施。山东省援沪医疗队前线指挥部发出通知,明确要求医疗队员加强自我管理,规律饮食、正常起居,多喝水,保持身体状况良好。同时,加强对队员的关心关爱,加大后勤保障力度,多种形式进行心理调适,以保证队伍稳定的战斗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