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公布2020年生物质发电中央补贴项目申报结果,河北、山西等20个省(区、市)的77个项目纳入2020年生物质发电中央补贴规模,总装机容量171.4万千瓦,纳入补贴范围的项目所需补贴总额已达到2020年中央新增补贴资金额度15亿元。

具体来看,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18个、装机容量53万千瓦,垃圾焚烧发电项目46个、装机容量116.3万千瓦,沼气发电项目13个,装机2.1万千瓦。

“新的补贴项目公布,只是既定政策的一种延续,以收定支新增不新欠,既可以避免政府信用在增量项目上出现违约,也向行业发出了‘看菜吃饭’的建议。”中华环保联合会废弃物发电专委会秘书长郭云高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以前生物质能的补贴跟风电、光伏不太一样,现在把生物质发电和风电、光伏放在了同等的位置上进行支持,有了一个统一管理,这承认了生物质资源作为可再生资源的意义,有利于生物质能今后的发展。”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以前大家对生物质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看法不太一致,因为它比较依赖土地,这几十年生物质能通常是忽略不计的,因为它的规模太小了,没有大规模发展。现在的补贴政策可以起到一定鼓励的作用。”

生物质发电作为可再生资源,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其规模仍然有限。2018年,我国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784万千瓦,但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在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中只占0.5%的份额,远低于25%的世界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生物质能源的补贴规模也在逐渐减少。林伯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在生物质能源方面,国家退补贴是个经常性的政策,补贴应该会越来越少而不是越来越高,在补贴要求等方面更加规范。目前的补贴比较少了,但好歹还有补贴。”

据了解,此次补贴项目的申报和公布,主要以今年9月发布的《完善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运行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为依据,《方案》要求合理安排2020年中央新增生物质发电补贴资金。

《方案》对申报补贴的项目资格进行了严格规定:须纳入生物质发电国家、省级专项规划;须为2020年1月20日(含)以后全部机组并网的当年新增项目。此外还规定,自2021年起,新纳入补贴范围的项目补贴资金由中央地方共同承担。

同时,申报补贴的总额也有明确限制。申报项目按其全部机组并网时间先后次序排序,并网时间早者优先,根据《方案》中的补贴额度测算规则对入选项目所需补贴额度进行测算并累加,直至入选项目所需补贴总额达到今年15亿元额度为止。未能纳入2020年中央补贴规模的2020年并网项目,结转至次年依序纳入。

事实上,补贴退坡一直是悬在生物质发电产业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此前发布的《关于〈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已经明确将生物质发电项目享受电价补贴的“全生命周期合理利用小时数”确定为82500小时,并规定“并网之日起满15年后,无论项目是否达到全生命周期补贴电量,均不再享受中央财政补贴资金”。

对此,郭云高表示,“发改能源1421号文件已经明确将国家补贴强度具体定为82500小时或15年。与行业期待相比,显然是减少了;但与去年底大家担心的政策选项比,对增量项目来说肯定是更友好的,更有利于稳定产业发展预期的。”

在林伯强看来,生物质能尚难实现市场化盈利。“生物质发电依赖土地,农产品贵的话,用边边角角料发电其实做不大,要发电可能还需要进口农产品。虽然秸秆的量比较大,但需要从农民手里收购,在这个过程中,运输的成本也比较高,秸秆收不上来。所以单单靠农产品做生物质发电是比较难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