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额虚高、搭售停售、“短险长做”……“网红”百万医疗险疾驰的同时,销售乱象更是层出不穷。1月11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短期健康险“短险长做”等乱象下达禁令。业内人士认为,作为一年期以下短期健康险的主要险种,此次百万医疗险将被新规套上“紧箍咒”。
短期健康险是指保险公司向个人销售的保险期间为一年及一年以下且不含有保证续保条款的健康险产品。近年来,以百万医疗险为主的短期健康险可谓是高速发展。艾瑞咨询联合众安保险发布的《中国百万医疗险行业发展白皮书》便预测,百万医疗险市场将在未来几年保持每年25%-40%的增速,到2025年,全市场保费规模将达到2010亿元。
然而,高速发展相伴而生的是,销售乱象屡禁不止。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短期健康险存在部分产品缺乏定价基础保额虚高、部分公司销售行为不规范“短险长做”、赔付率超过预期就停售产品、核保理赔不规范、无序竞争等问题。
因此在短期健康险保前销售流程方面,《通知》对于产品定价、组合销售、停售和续保提出了规范性要求。尤其是在产品续保方面,《通知》规定,开发的短期健康保险产品中包含续保责任的,应当明确表述“不保证续保”条款。同时,保险公司不得在短期健康保险产品条款、宣传材料中使用“自动续保”“承诺续保”“终身限额”等易与长期健康保险混淆的词句。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当前很多平台在销售短期健康险产品时,在投保一栏中设置了自动续保条款等选项。业内人士直言,该设置与长期健康险混淆现象较为明显,容易让消费者混淆。
除此之外,定价方面,《通知》规定保险公司产品定价应当具备定价基础,不得设定严重背离理赔经验数据基础的、虚高的保险金额;产品组合销售方面,《通知》严禁保险公司将产品组合销售异化为捆绑强制搭售,限制消费者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权利,侵害保险消费者利益;产品停售方面,《通知》禁止险企随意停售,并要求险企提前公开披露产品的具体停售原因、停售时间,以及后续服务措施等信息。
而在核保理赔方面,《通知》严禁保险公司核保“空心化”、理赔“核保化”,侵害保险消费者利益。要求保险公司规范设定健康告知信息,健康告知信息的设定不得出现有违一般医学常识等情形不得无理拒赔。
中国精算师协会创始会员徐昱琛认为,此举是为了防止险企在消费者投保短期健康险业务时出现投保审核过松或理赔审核过严等情况,上述情况会造成消费者投保体验较差,特别是出现拒赔率变高。他解释道:“有些产品拒赔率达到50%乃至60%,这类现象会造成客户的投诉率变高,对整个短期健康险行业的形象和发展会造成不良影响。”
关于消费者购买短期健康险有哪些注意事项,徐昱琛建议,消费者首先应关注产品是否允许连续投保及连续投保条件;其次,采用录音或录像固定证据,方便日后维权。
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亦建议,消费者在选购健康保险产品时认真阅读产品条款,并重点关注产品的保险期间和保险责任。对于费用补偿型的健康保险产品来讲,其责任遵循损失补偿原则,发生的医疗费用不能重复理赔,因此监管建议消费者购买此类产品时重点关注保险条款相关情况,不建议重复购买此类产品。同时,消费者在选择健康保险产品时,不仅要关注产品的价格,还要关注产品的长期保障功能和保障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银保监会还划定了不符合规定的产品停售大限,即在《通知》印发前保险公司已经审批或备案的短期健康保险产品,不符合要求的应于2021年5月1日前停止销售。此外,对于下一步,银保监会表示,将不断完善监管规则体系,压实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主体责任,督促保险机构规范业务经营行为,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切实保护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障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