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在高密市仁和化工产业园内,年产40万吨高性能合成胶乳和5万吨水基型聚氨酯胶黏剂项目一期建设已经步入尾声。待试生产相关手续现场验收合格后,项目就可以投料生产。

“我们是国家产业政策鼓励项目,是山东省2022年重大项目,两种产品共用一个产业园,都是企业布局产业链的上游环节。”山东星宇手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禚振友告诉记者。天然胶乳、合成胶乳、PU、PVC是安全防护手套用到的四种涂层,相对于天然胶乳,高性能合成胶乳则属于新材料。

新能源新材料是传统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石,是山东“十强”产业之一。今年,山东出台《新材料产业2022年行动计划》,提出要聚焦新材料重点产业链,推动全省形成一批区位优势突出、产业特色鲜明的新材料产业聚集带,培育提升20个以上集群领军企业。

作为一家深耕安全防护手套多年的企业,为何选择投资13亿元进军产业链的上游?禚振友介绍,企业看好新材料行业市场前景,一直在做技术层面储备,但苦于当地没有化工园区,迟迟未进入该市场。2020年,随着高密市仁和化工园获批,企业正式进军该领域,成立星宇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当年10月份就开始设计环节。“在克服疫情等不利因素下,去年3月份开始了土建环节,去年10月中旬一期38个单体具备安装条件,到今年3月10日,设备和生产线安装完成。近一个月来,开始进入单机和系统调试。”禚振友说。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合理布局,不但能降低综合成本,还能实现产业集群发展。

当前,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掌握核心技术的创新型新材料企业显现发展优势,迎来做大做强的新机遇。山东企业瞄准关键节点抢抓机遇、超前布局,进行有针对性的科技创新。

4月25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材料园区,山东合盛铜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张张薄如蝉翼、光似镜面的金色亮片匀速从传送机“驶出”。这些金光闪闪的物件,正是用于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及高端动力电池等的专用锂电铜箔。电子铜箔被称为电子产品信号与电力传输、沟通的“神经网络”,主要应用于新能源锂电池、电子电路5G通信等行业。

“目前年产5万吨铜箔项目已完成了一期、二期工程,产品以6微米、8微米锂电铜箔为主,现阶段产能在每年一万吨左右。”山东合盛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晓诺说,锂电铜箔作为动力电池的关键材料,现阶段需求量较大,为进一步扩大产能,公司今年上马了三期2万吨项目。

新材料产业具有技术密集、研发资金投入量大、产品附加值高等特点,如何破解企业研发“势单力薄”困境?星宇手套公司采取与青岛科技大学合作共建研发中心的方式,由高校两名泰山学者带着30多人的研究生、博士团队着力研发,企业每周与研发团队视频会议,每月定期会面交流。“高校检测等设备齐全,企业可以共享。”禚振友说。

新材料产业生态培育非一日之功,需要政府、企业各方力量协同发力,深化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机制,促进产业链、资金链、创新链、人才链有效对接。  在合盛铜业项目建设过程中,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从企业“上门解问题”到园区“上门送答案”,到相关手续帮跑帮办、代跑代办等,都在为项目的高效建设保驾护航。

“单靠企业去跑,效率太低。”禚振友深有感触,土地、水、电、汽等要素环节,都是当地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跑在前面协助企业办理。其中,在政府部门协助下,各主管部门主动对接,保障了项目用地,为项目配备了“双电源”,自来水、蒸汽、天然气及时接入,做到要素跟着项目走。

据悉,山东将新材料作为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产业之一,累计培育以滨州高端铝基新材料为代表的11个省级“雁阵形”产业集群、4个特色产业集群。今年将布局建成10个左右百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2-3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千亿级产业集群,新材料领域高新技术企业新增300家左右,累计达到约2600家。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