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2月10日电(记者张建松)10日,远在火星执行全球遥感科学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已经在火星“上岗”两周年。
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效果图。(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供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组成,通过一次任务实现了“绕、着、巡”三大目标。其中,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于2021年2月10日成功进入环绕火星轨道,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作为一位功能强大的“太空多面手”,环绕器在“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中,分饰了飞行器、通信器和探测器三大角色,创多项国内外首次。
天问一号在距离火星约220万公里处拍摄的首幅火星图像。(2021年2月5日发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供图)
在天问一号探测器实施火星着陆前,火星环绕器在为期约3个月的停泊飞行中获取了包含预选着陆区优于1米分辨率全色影像图、宽域彩色中分辨率影像图、多光谱信息。着陆火星后,火星环绕器对真实落区、火星车巡视区域进行了成像探测,获取高分辨率影像。
进入遥感使命轨道后,火星环绕器完成了火星全球遥感探测任务,获取了覆盖火星全球的中分辨率影像数据。利用这些影像数据,我国科研人员正在绘制国际先进的火星彩色全球影像图。在环火扩展任务期间,火星环绕器实施了火卫一成像探测,获取了我国首幅火卫一图像。
我国首幅火卫一图像(2022年7月23日发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供图)
除科学载荷获取的探测数据外,基于火星环绕器平台的工程数据也取得丰硕成果。2021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太阳位于火星与地球之间,火星环绕器经历了“日凌”考验,环绕器因与地球之间的无线电通信受到太阳干扰而失去联系。
利用这次机会,在国家航天局支持下,中外科学家联合,利用火星“日凌”期间的通信信号工程数据,获得了太阳临日空间日冕等离子体抛射速度、冕流波细节结构、初生高速太阳风流等研究成果。
目前,环绕器仍在“环绕火星”的岗位上,持续对火星开展多维度探测。
原标题: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上岗”两周年 持续开展多维度探测
值班主任:颜甲
责任编辑:颜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