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套保参与度仍热情不减。3月14日晚间,中伟股份发布关于开展2023年套期保值业务的公告。同日晚间,圣湘生物、通达股份、美好医疗等多家上市公司亦纷纷发布开展套期保值的公告。
(资料图片)
套期保值,又称对冲贸易,是一种为避免或减少价格发生不利变动的损失,而以期货交易临时替代实物交易的一种行为。
近年来,上市公司为规避风险,狂掀套期保值热潮。“它能以较小的保证金比例实现高杠杆的成本双向波动风险对冲,成本小、确定性较强,所以被普遍采用。”透镜咨询创始人况玉清向《证券日报》记者阐述道。
上市公司“套保”热情不减
据中伟股份发布的公告,其参与套期保值业务分两项,一个是外汇套期保值业务,另一个是商品套期保值业务。
公司称,基于海外业务的发展,外币结算比例持续上升,为有效防范外汇汇率波动带来的经营财务风险,降低汇兑损失,提高外币资金使用效率,为此开展了外汇套期保值业务。另外,对于商品套期保值业务,公司也直言,其生产经营所需的钴、镍、铜等大宗商品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明显,为合理规避该风险,计划借助期货市场的价格风险对冲功能,开展商品套期保值业务。
据记者梳理,当日晚间发布参与套期保值公告的上市公司中,或者外汇,或者商品,或者两者兼有是上市公司参与套期保值的主要选择。其中,从参与的商品套期保值业务看,涉及有色金属套期保值的较多,主要品种为钴、镍、铜、锌、铝等。从金额看,上述公司参与套期保值的保证金额度多数超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发布公告的公司中有的并非首次参与套期保值。如有一家公司提到,随着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业务规模扩大,原材料进口采购需求增加,且公司产品以国内销售为主,导致存在一定外汇敞口。为有效规避外汇市场风险,公司计划在2022年度外汇套期保值授权到期之际,继续开展外汇套期保值业务。
上市公司参与套期保值的热情持续升温。况玉清向记者谈道:“当前,能源和原材料波动风险被显著放大,利用金融工具对冲风险的必要性大幅上升,所以才会有更多的企业参与。”
紫金天风期货研究所所长贾瑞斌同样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多数企业用的原材料都涉及铜、铝、锌等有色金属,而目前多数有色金属的价格在高位运行,波动性也很大,因而,上市公司参与套期保值的需求也同步增加了。”
“套保”背后风险需警惕
近年来,上市公司参与套期保值的数量持续增长。业内认为,这与期货市场发展持续成熟、上市公司套期保值理念提升等密切相关。
据避险网数据显示,2022年A股上市公司套期保值参与率为22.89%,较2013年的
6.48%提升了16个百分点。其中,大型企业的套期保值参与率由2013年的7.11%提高到了2022年的26.51%,中小型企业的套期保值参与率则由2013年的3.87%提高到了2022年的14.41%。
外汇、商品以及利率风险是上市公司参与套期保值主要规避的三大风险。数据显示,2022年发布套期保值公告的1130家上市公司中,参与外汇套保、商品套保、利率套保的占比分别为83.1%、31.8%、27.4%。
值得关注的是,上市公司参与套期保值热情高涨背后,如何有效管理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期货交易中的风险,引人深思。
中伟股份在公告中指出,进行套期保值业务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资金风险、内部控制风险、交易对手违约风险、技术风险等。以市场风险为例,其表示,期货行情易受基差变化影响,行情波动较大,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价格变动幅度不同,可能产生价格波动风险,造成套期保值头寸的损失。
对此,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也强调,套期保值需要付出一定的流动性来做对冲,一方面会产生额外的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套保和销售收入存在显著差额,有可能无法完全起到对冲作用,或者套保方向出现错误,错判价格的长期走势,导致亏损。
盘和林说,所以,套保需要进行科学规划和决策,需要专业人士对行业做出预判。
“金融工具只能是对冲上游原材料和能源价格波动的工具,要注意根据自己的实际产需预期来合理调节仓单量,不能超额或不足额配置。”况玉清称,否则,套期保值可能不仅起不到锁定成本的作用,反而还会放大企业风险。
为此,贾瑞斌建议,上市公司参与套期保值,首先,管理层上下要对此有正确、理性的认识,即套期保值是用来平滑风险的,而非用来赚钱的手段。其次,上市公司应建立合理的制度体系,比如从顶层设计,到对应下面基层执行的制度体系设计。最后,上市公司还需要配备合适的人,同时匹配完善的风控制度和账务核算模式,进而做到有效的期现匹配、期货仓位的风险控制等。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