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走进河南省郑州市市场监管局周芳办公室,他熟人一般地迎上来打招呼,坦率、真诚的眼神,给人亲切的感觉。小小的会客桌上,一本《百年孤独》静静地躺在上面。“工作无头绪的时候,我会坐下来读读书。”周芳是个“书迷”,尤喜读史。

周芳,说话不疾不徐,乐观豁达,年过五十,面相却在“撒谎”。1993年进入市场监管系统的他,历经数次机构改革,始终“焊”在食品生产监管岗位。也难怪,谈起工作,他的眼睛放光,侃侃而谈。一直以来,他有个“至高”目标:提升群众食品安全感。为了这个目标,他“抡”出“三板斧”。

第一板斧:治理一批作坊

“哟!老邢,又添新车了?”采访间隙,听闻老邢又添了一辆送货车,周芳欣喜地打趣道。

老邢名叫邢学功,有一门好手艺:做豆腐。这几年,大小商超、摊贩市场,都飘着他的豆腐香。生意越来越好,老邢不仅添了送货车,还新增了生产设备,脸上整天挂着笑。

可在5年前,老邢的豆腐坊却是另一幅景象:搭个棚子,一口锅,害怕异味放地窖,卫生环境很不好。像老邢这样的小作坊,当时在郑州有1700多家。

量大、食品安全隐患多,监管又无规可依,怎么办?周芳领到了新任务:带队调研,制定小作坊管理规程。调研小组“驻扎”新密,一家一家上门跑,这一跑,就是两个月。老邢,就这样认识了周芳。

“好几天只能卖出一块豆腐。”周芳回忆,尽管有手艺,卫生却脏乱差,老邢的豆腐坊很难有市场。在周芳的“指点”下,老邢下血本“推倒重建”,创立“邢家豆腐”品牌,慢慢看到了前景。

最终,周芳带着小组制定推出8类《食品小作坊技术规范》,涵盖豆制品、植物油、糕点等食品安全风险高的产业,并按照标准化工艺流程,对全市食品小作坊进行整顿和升级改造。之后,河南在全省推广“郑州经验”,全国先后有20多个省市监管部门前来学习交流。

从1700多家降至800余家,这是郑州整顿治理小作坊的成果。为防止无证小作坊“死灰复燃”,周芳又通过技术手段,研发二维码“一票通”,消费者扫码即可获取小作坊资质、人员、原材料信息,生产现场也能实时监控,做到来源可追,去向可查。

第二板斧:规范一个行业

2017年11月2日,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就加强小麦粉质量安全监管专门发布公告。“催生”这纸公告的,正是周芳。

那一年,郑州市对小麦粉生产企业进行了一次“体检”,名为食品安全生产规范体系检查。就是在这次检查中,周芳发现了一个行业性“问题”。

彼时,普通小麦粉、专用小麦粉未严格区分,不少小麦粉生产企业为改善品质、提高筋度,会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谷朊粉、淀粉。如此操作,虽不会增加小麦粉的食品安全风险,但与《粮食、油料及其加工产品的名词术语》中关于小麦粉的定义不相符。

“我们日常监管也会很麻烦。”周芳紧蹙眉头。许可证上未载明,企业添加就属于未经许可,严格来说应该查处,可生产面包等糕点所用的专用小麦粉又是需要添加辅料的。

问题不解决不仅影响市场公平竞争,还会给行业发展带来影响。思来想去,周芳决定起草建议向上请示。

最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印发公告,对小麦粉生产企业进行通用、专用划分,明确指出,小麦粉通用生产许可企业不得添加任何辅料,专用生产许可企业可按相应标准添加食品辅料。

公告明确了此类生产工艺的合法性和管理原则,化解了行业风险。

第三板斧:建立一套体系

河南省在2019年对全省的餐饮单位推行了一场“厨房革命”,推行“6S”管理。很多人知道“6S”,却不知道周芳就是“设计师”。

“检查中,经常发现后厨人员不知道物品怎么有序摆放。”周芳说,有的即便知道器具要悬挂,却混乱不区分,洁净度不一样,同样会造成间接污染。

监管体系怎么建?紧盯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准没错。2019年,在郑州市市场监管局党组的支持下,周芳引入国际通用的“5S”现场管理标准,注入食品安全核心内容,创新推行6S管理模式,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用国际化标准管理食品安全。

吃的事,从来不是小事。曾经油烟遍布的后厨,如今变得整洁卫生,各种加工用具生熟分开,调味品摆放整齐划一,标注箭头,依次拿放。前厅干净,后厨规整,烹饪直播……“6S”带来的转变,不仅让餐饮店增加了收入,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感也大大提升。

“没有安全感,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就无从谈起。”周芳说,“食品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说到底,就是要通过我们的管理,来提升老百姓的信任度。”

个人微光,也能照亮方寸。握手道别,周芳的手坚定有力,一如他的决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