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债券市场经历剧烈动荡,带动银行理财净值出现较大变化,但理财发行节奏未有减缓,发行数量环比明显回升。据统计,11月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超2700只,环比增长近34%。其中,理财子发行数量占比创年内新高。


(相关资料图)

“从理财子的角度来看,随着债市的下跌,一些标的的性价比相对较高,会相应加大投资,同时公司也会持续推进产品,并不会减缓。”一位股份行理财子公司相关人士对记者称。但需注意的是,尽管产品持续发行,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理财募集资金规模或会受到影响,而且相比发行数量,这是更值得被关注的指标。

与此同时,银行理财收益率整体有所下降。11月新发行理财产品中,固定收益类和混合类产品的平均业绩基准分别为3.91%和4.30%。

不过随着市场情绪修复、赎回压力减弱,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对记者称,后续理财可预期的收益率将好转,当前是投资固收类理财的好时机。

产品发行节奏加快

在净值波动压力下,银行理财产品发行的脚步未停。据中信证券统计,11月共新发2701只银行理财产品,产品发行量环比增加684只,环比增加33.9%;同比减少833只,同比减少23.6%,单月同比减幅为年内最低。

“对这一情况并不意外。”一位银行业资深从业者对记者称,在债市接连回调下,银行理财收益率出现明显调整,理财机构面临较大赎回压力,因而有动力加大新产品的发行力度;同时也不乏机构认为当前是布局债市的较好时点,进而积极布局相关产品。

具体来看,新发行产品中,理财子公司发行产品1016只,占比37.6%,占比保持各类型机构第一且提升至年内新高;农商行发行产品783只,占比29%;城商行发行产品725只,占比26.8%。

其中,信银理财累计发行理财产品119只排名第一,中国银行发行90只排名第二,兴银理财发行76只排名第三,11月发行产品数量前十大发行方中有8家理财子公司。这反映出在资管新规正式实施的背景下,银行理财子公司已然成为理财市场的主力军。

另从产品类型上看,11月新发行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比最高,达2613只,占总发行数量的96.7%;混合类产品和权益类产品仍旧极少,混合类产品为73只,占比2.7%;权益类产品为12只,占比仅为0.4%。

整体而言,新发行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比进一步提升。理财子公司11月新发行的1016只产品中,固定收益类、混合类和权益类产品分别为979只、26只和8只,占比分别为96.4%、2.6%和0.8%。其中,苏银理财、施罗德交银理财、农银理财和广银理财新发行混合类产品占比较高。

“固收类仍是理财子公司发力的主要方向,即多数仍投在债券市场。”前述股份行理财子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即便债市短期出现急跌,但债券本质上还本付息,跌得越多,投资价值会越高,因而对于理财子公司而言,部分会加大投资,发行一些新产品。“毕竟调整后的债券收益率更高,票息保护更高,提供了更好的买点。”

不过,发行数量未减少并不意味着募集规模没有受到影响。“这个阶段,产品募集金额可能会下降,因为受收益率波动影响,投资者购买意愿可能有所下降,更多倾向购买存款类产品,对理财进行分流。”前述股份行理财子公司相关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

前述银行业资深从业者也称,在当前环境下,理财募集资金规模大概率会受到影响,但具体数据还有待观察。

未来收益率或好转

从收益率表现来看,11月下旬以来的波动直接使得银行理财当月业绩比较基准出现整体下滑。新发行理财产品中,固定收益类和混合类产品的平均业绩基准分别为3.91%和4.30%,分别较上月下降0.07个百分点和0.17个百分点。

按投资期限区分,除3年以上期限产品平均业绩基准有所提升外,其余期限产品平均业绩基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1~3个月、3~6个月、6个月~1年、1~3年期限产品的平均业绩基准分别为3.58%、3.61%、3.86%和4.28%,分别较上月下降0.07个百分点、0.08个百分点、0.09个百分点和0.03个百分点。

另就存量产品而言,在债市大跌下,固收类理财净值大幅回撤。据招商证券统计,11月下半月,理财公司最短持有期固收类理财平均半月年化收益率为-4.3%,定开纯固收类/固收+平均半月年化收益率分别为-5.9%和-4.4%。

同时,截至11月末,最短持有期固收类理财、定开纯固收类、定开固收+理财平均近3个月年化收益率分别为-0.6%、0.1%、0.2%。“可以说,这轮债市大跌将固收类理财近3个月的收益清零了。”廖志明对记者称。

但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在经历短期急跌后,银行理财收益率有望好转。就像今年3月银行理财发生第一波“破净潮”之后,随着资本市场情绪回温,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出现一定程度的修复,多只产品收益率甚至出现跳涨的情况。

“整体来看,破净峰值不及年初,对银行理财机构的投资运作影响有限,理财市场流动性风险可控。”普益标准研究员姜玲表示,在全面净值化时代,银行理财市场正逐步加强对产品净值波动的抵御能力。

展望未来,“理财可预期的收益率将好转,当前反而是买固收类理财的好时机。”廖志明对记者称,理财对债市的负反馈将逐步减弱,由于资本及税收等因素,银行自营主要配置利率债,而理财主要配置信用债,理财负反馈导致信用债信用利差脉冲式上升,后续或将回落。

此前多家理财子公司也发布公告称,在逐渐消化政策预期后,市场预计将回归现有基本面,产品净值表现预计将逐步修复。比如,招银理财提到,目前债市短期急跌,但债券有票息收益,行情逐步见底,已至建仓时点。受市场调整回撤影响较大的产品均处于静态收益较高水平,其长期回报将向静态收益水平回归。

中邮理财表示,目前市场的调整更多是基于预期被打破,加上前期利率水平较低带来的预期冲击,尽管有政策调整的预期影响,但更多的是情绪的宣泄。短期来看,利率已经出现超调。但中长期来看,本轮调整到位后,存在一定的配置机会。

民生理财也提及,对于债市不必过于悲观,主要原因在于居民和企业实际融资需求未见拐点,政策持续在稳增长、宽信用方向发力,包括居民消费端的刺激政策、地产供给侧需求侧的优化政策、制造业投融资支持政策等,都需要低利率环境延续,以引导融资需求上升,支持实体信用修复。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