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央行公开市场进行46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当日实现净回笼1040亿元,结束自上周三以来的大规模净投放。市场人士指出,本周资金面压力依然较大,央行在此时选择回笼资金,预计短期资金中枢难以明显下行。

2月13日央行公开市场进行46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当日实现净回笼1040亿元,结束自上周三以来的大规模净投放。与其对应的是2月10日银行间市场DR007(银行间存款类金融机构以利率债为质押的7天期回购利率)加权利率为1.94%左右。

市场人士指出,本周缴税和 MLF(中期借贷便利)续做等因素或仍将对资金面构成扰动,且后续同业存单到期压力依然较大,央行在此时选择回笼资金,或更多出于对资金价格调控的考虑,预计短期资金中枢难以明显下行。


(资料图)

数据显示,本周央行公开市场有18400亿元逆回购到期,其中周一至周五分别到期1500亿元、3930亿元、6410亿元、4530亿元、2030亿元;此外周三(2月15日)还有3000亿元MLF到期。

短期资金面偏紧程度超预期,资金中枢预计难以明显下行

近期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持续紧张,2月6日到2月10日DR001和DR007均最高上行到2.2%以上,且隔夜和7天价格倒挂。货币市场层面,当周同业存单利率单普遍上行,流动性紧张程度大超市场预期。

对于近期资金面的表现,民生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周君芝认为,春节后资金面波动加大,或许也是央行的一个信号:过去三个月的低利率、低波动资金面,未来或将迎来变化。

申港证券分析师曹旭特指出,央行整体的操作思路会在短期时点通过超量OMO(公开市场操作)的投放缓解税期、跨月等资金趋紧的窗口期,中期时点通过超量MLF的投放提供量上的宽松,在财政资金的支持不如2022年的背景下,中长期的负债成本将抬升。流动性的环境或类似2022年一季度,资金整体维持在政策利率上下的紧平衡。

国泰君安固收首席分析师覃汉认为,当前央行逆回购和MLF余额,处于每月上旬时点的较高水平,银行体系流动性依赖央行投放,票据数据反应2月信贷或继续好于预期等,如无降准,资金中枢预计难以明显下行。

华泰证券固收张继强团队指出,当前位置的资金利率已经基本完成重定价,进一步收紧的空间有限,但短期逆回购放量表明流动性投放的主动权重新回到央行手中,2%的逆回购利率已经是7天回购利率的边际成本。未来大概率会维持“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的局面,对应DR007的中枢在2%附近。

信达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李一爽指出,尽管后续资金利率的稳态在1.8%还是2.0%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回到前期偏低的水平的可能性不大。其次,资金面的宽松依赖于央行短期资金的投放,也会加大资金面的波动。

近期是否降准市场仍存分歧

不过市场人士指出,逆回购作为一项短期工具,主要起到的是削峰填谷作用,即针对流动性的短期扰动因素(财政、取现、支付结算等)进行对冲。而1月新增信贷 4.9万亿,为历史最高新增量,银行信贷投放的周期一般较长,至少在一年以上,对应需要更长期限的资金(MLF、降准等)来补充负债。

张继强团队认为,如果中长期流动性缺口持续存在,逆回购可能很难稳定银行长期预期。如果后续资金面“紧平衡”状态持续,降准必要性提升,时间点在“两会”前后更合适,存在延续0.25个百分点的可能性。其目的主要是为银行补充中长期流动性,保证一季度信贷投放。今年货币政策的总基调还是“精准有力”,预计中长期资金面仍将维持合理充裕。

对此,李一爽指出,节后现金回流的进程可能已过半,似乎难以完全依靠现金到期进行回补。尽管政策正常化不代表货币将转向收紧,未来降准降息仍然可以期待。尽管1月份降息落空,单央行的进一步调整可能需要观察开工后的证据,短期博弈降息的空间不大。在2022年12月降准后,尽管1月信贷大幅扩张对超储有所消耗,但似乎并不能达到一次降准的幅度,本周MLF大概率超量续做,但也难以完全替代逆回购的规模,资金面似乎难以迅速回归稳态,短期波动可能仍将加大。

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考虑到2-3月份MLF合计到期5000亿,静态测算一季度的基础货币缺口约1.32亿(含货币政策工具到期),超储率为1.49%。尽管一季度超储率较1月末有所回升,但仍低于经济复苏背景下的合意超储率区间,理论上需要补充中长期稳定资金1.2万亿左右。

预计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可以有两种选择:2-3月份MLF采取小幅增量续作方式,累计投放7000亿MLF,一季度超储率有望恢复至1.8%。剩余的约5000亿MLF,在4月份通过降准25个基点(bp)来实现。如果2月份MLF投放7000亿,3月份继续投放5000亿,合计投放1.2万亿,超储率有望恢复至2.02%,已符合经济景气度向好情况下的超储率需求,降准操作主要用来考虑后期的流动性需求。

浙商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高宇认为,流动性投放层面,逆回购持续大额回笼现象不会长存,MLF超量续做、降准、补充结构性工具数额仍有一定可能。从流动性缺口和银行负债端成本角度出发,降准降息非当下必要项,但仍是政策可选项,从优先级角度出发:消费等方向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优先于MLF超量续做且降息,优先于MLF降息,优先于降准。

(文章来源:新京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