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2月18日“‘数据二十条’背景下的数据要素化”研讨会在京举办。研讨会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彭雪海为大家分享了北京市在全国率先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先试,努力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领先探索,并着重介绍了北京在构建制度体系、促进数据开放、培育产业生态等方面加强数据要素市场培育的具体举措。

此外,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发展与监管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华夏银行原董事、行长张健华在研讨会上指出,数字征信作为数字金融基础设施业的重要部分,在数据要素时代迎来了战略机遇期。

金融行业有必要通过完善征信数据收集、整理加工、交易应用等创新机制,通过创新技术在确保国家数据安全及保护个人隐私前提下,加快推进数字征信应用与发展,助力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全面释放金融数据要素的价值。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高富平认为,数据作为新时代特殊的生产要素,传统权利制度框架难以突破数据产权困境。为此,“数据二十条”创造性围绕数据产品化过程设计数据“产权”,提出建立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和数据产品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数据产权制度框架,创新探索我国的数据要素社会化配置权利体系,彰显了我国数据基础制度在构建适应数据特征、符合数字经济发展规律、保障国家数据安全等方面的优势。

广东数字政府研究院副院长傅建平表示,当前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制约数据要素市场功能有效发挥,广东将建设高标准数据要素市场体系作为新阶段创造型引领型改革任务,全省一盘棋统筹推进,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着重体现在用结构性改革破解结构性矛盾、高水平数据治理推动高质量数据供给两个方面,有效激活数据要素服务实体经济新动能。

华控清交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旭东指出,数据使用可控是数据流通安全的前提,是数据监管的重点抓手。“数据二十条”侧重突出数据使用权和数据使用价值,主要是依托于隐私保护计算技术,做到“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在保护数据信息的前提下流通数据的使用权和使用价值。数据“使用可控可计量”保障数据安全地流通使用,有效厘清数据使用的“责、权、利”,为数据要素流通和数据价值释放提供了新模式。

研讨会现场还重磅发布了《数据要素化100问:可控可计量与流通交易》新书,新书从全方位多视角解读数据要素化,为凝聚各界共识、推动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提供重要支撑。

(文章来源:新京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