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5月11日,首届清华五道口大湾区(深圳)金融论坛在深圳前海成功举办。深圳经济特区金融学会提供了学术支持。
18位来自金融监管部门、金融学界以及金融业界的权威专家学者,聚焦“创新开放合作——金融助力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主题,为金融支持大湾区建设建言献策。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在论坛上表示,截至2023年3月末,广东省跨境人民币结算比例达到52%,大湾区9+2市跨境人民币结算比例更是达到63%,这标志着人民币在跨境结算中地位的不断提升,令人欣喜。他认为,在全球化进程中,会有更多中国企业在全球布局,推动供应链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和价值链跃迁,形成一大批中国本土的世界级企业和跨国公司;对于这种全球布局和转移升级要持一定的支持态度。在产业转移升级过程中,中国的跨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这种背景下,支持企业在全球布局中更多使用人民币,有助于企业有效降低汇兑成本、规避汇率风险。深圳是中国推进改革开放的前沿高地,毗邻全球重要离岸中心香港,在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上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跨国公司在全球布局时,要激励其更多使用人民币,帮助其管理风险、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如此,不仅可以让中国金融市场更好地与国际接轨,促进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等制度型高水平对外开放,也会有利于更好地保护中国跨国公司在全球的利益。
中信银行党委副书记、常务副行长(代为履行行长职责)刘成表示,在“高质量发展示范地”这一使命引领下,大湾区对高质量金融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为进一步做好金融服务大湾区:第一,加强政策引导,共建科创企业成长培育体系;第二,加强市场一体化,共促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提升;第三,加强交流合作,共筑大湾区金融生态。
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表示,大湾区在全球供应链重组中要守住供应链核心枢纽、研发中心、清算中心、结算合并中心的地位,成为供应链人才集中地,通过金融合作、互联互通使大湾区在全球供应链重组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次论坛聚焦“跨境金融促进高水平开放”“科创金融助力科技自立自强”,设立跨境金融、科创金融分论坛。
上证报还获悉,2023年2月,人民银行等五部委推出“金融支持前海30条”,覆盖促进深港民生金融发展、金融市场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特色金融产业发展、金融监管合作等多个领域的创新举措。多项政策在全国具有开创性,如民生金融方面,港资小微企业500万人民币外债、居民个人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又如金融市场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为大宗商品跨境现货交易人民币计价结算。再如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方面,跨国公司财资中心建设、进口企业境外“不落地购汇”支付货款、拓宽境外机构境内人民币存款用途等。
在人民银行总行、外汇局总局领导下,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外汇局深圳市分局积极推动,构建“六通”深港金融合作新格局。一是深港账户通,截至2023年4月末,为香港居民代理见证开立账户24.98万户。落地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微信香港钱包在大湾区使用。二是深港汇款通,建成多币种资金清算渠道和支票联合结算机制,深港汇款最快2分钟完成。三是深港融资通,通过跨国公司资金池、授信额度集团共享、QFLP/QDIE等政策,拓展深港融资资源,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截至2023年4月末,深圳已设立QFLP基金57家,基金规模约75亿美元。四是深港贸易通,银行积极运用金融科技,从跨境结算、汇率风险管理和贸易融资等方面服务深港贸易。跨境结算全流程线上服务,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五是深港服务通,银行构建大湾区金融服务专属团队,设置大湾区服务热线、服务小程序,让企业享受到“两地认同、服务如一、畅行湾区”的便捷服务体验。六是跨境理财通,稳步扩大两地居民投资对方金融产品的渠道。截至2023年4月末,深圳累计开立“跨境理财通”账户2.6万个。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