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河南从事生猪养殖的散户和企业乐开了花。“最近我们这一带(生)猪出栏利润基本都在1000元以上。”河南安阳一位猪农潘小鹏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主要是因为猪价又涨了。”

不过,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发现,无论是养殖户还是养殖企业,其对产能恢复背景下猪价长期回落的预期不变,当前生猪产业矛盾已经从供给不足转向产业能否持续稳健经营。专家认为,在“猪粮比”回落背景下,养殖企业可积极运用生猪期货工具锁定养殖利润、降低养殖成本。

养殖企业存顾虑

2021年元旦过后,生猪价格超预期上涨。潘小鹏给中国证券报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市场生猪报价在35元/公斤,一头毛重110公斤的存栏猪,除去2900元/头的猪仔及饲料采购成本,利润在1000元/头左右,自繁自养的利润更高,能达到1500元/头以上。”

据卓创资讯高级分析师李晶介绍,2018年8月非洲猪瘟冲击生猪养殖产业;2019年10月市场供应开始短缺,养殖利润上升,生猪自繁自养头均盈利一度达到2000元以上;2020年下半年随着猪价下滑养殖利润走低,但最低也在700元以上。

眼下生猪养殖仍在高利润阶段,但潘小鹏却顾虑重重:“饲料价格一直在涨,猪价已经涨不动了,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跌下来。生猪价格再度攀至高位后,波动加剧也难以避免。”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四河镇的养殖大户王有强也表示了类似的担忧,在2017年下半年猪价持续下跌中,王有强一度陷入旧债叠新债的困境。“当年镇上一起养猪的十几个小伙伴,早就被市场洗牌出局。”王有强说,自己则在政府支持下挺了过来。其他养殖风险也随着生猪产能恢复、规模扩大而涌现。其中,随着产能恢复,防疫成本增加的困扰凸显。

“猪粮比”回归拉响双重警报

对于近期猪价快速上涨,光大期货农产品研究总监王娜分析,主要原因是春节前消费带动需求转旺,叠加疫情下冻肉进口受限等因素,猪肉出现阶段性供应紧张。即便如此,多位接受采访的分析人士仍认为,由于“猪粮比”回落之势难以阻挡,猪价下行通道已经确立。

通俗地讲,“猪粮比”就是生猪价格和作为生猪主要饲料的玉米价格的比值。生猪价格和玉米价格比值在6∶1时,生猪养殖基本处于盈亏平衡点。“猪粮比”越高,养殖利润越好,反之则越差。该指标在2019年10月底触顶之后不断回落,与猪肉股股价走势持续背离。从历史经验看,这种情况表明生猪养殖高利润难以为继。国内生猪期货1月8日上市后大幅下跌,就反映出市场对猪价看空的情绪。

“随着2020年玉米、大豆等价格大涨,‘猪粮比’正逐渐回落。”宝城期货金融研究所所长程小勇表示,目前“猪粮比”已从2019年10月30日的峰值20.1逐步回落至13附近。该指标已经在国家相关政策规定的红色预警区域(9.5以上或4.5以下)持续了1年零4个月。

“猪粮比”距离走出红色预警区域已经不远,但从养殖业角度看,这为企业拉响了成本上升、收入下降的双重警报。

从“粮”端看,程小勇认为,玉米市场经历5年去库存后库存正处低位,种植面积扩张也存在掣肘;大豆进口则面临南美供应的不确定性,两者价格均难大跌。养猪企业养殖成本面临上涨压力。

从“猪”端看,程小勇表示,从生猪存栏量来看,2020年11月生猪存栏环比增长4.3%,同比增长29.8%,连续5个月实现了正增长。目前生猪产能已经恢复到2017年年末90%的水平。王娜预计,春节前的高利润将刺激养殖户继续补栏,节后养殖企业面临猪价下跌风险。

用市场工具化解

生猪是我国价值最大的农副产品,市场规模已达到2万亿元左右,涉及饲料加工、兽药疫苗、屠宰、食品加工、物流、零售、餐饮等诸多链条,其价格波动不仅关系着居民消费福利,还牵涉物价与通胀。2020年以来,“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共同发力调控下,生猪价格正逐渐回稳。

与去年同期分4批共投放10万吨冻猪肉相比,今年以来中央储备仅投放了2批共5万吨,调控风格的变化,反映了猪肉保供应压力出现缓解。

南华期货分析师赵广钰表示,从人均猪肉消费量看,2019年至2020年,受供给短缺影响出现的供需缺口正在快速弥合。

“可以预见,伴随生猪产能恢复、价格回落,掣肘宏观调控的猪价因素正在消退。”新纪元期货研究所所长王成强(金麒麟分析师)分析说,养殖企业当下面临的痛点不容忽视。

首先是防疫风险。上海钢联我的农产品网生猪分析师王海莲、吴琳琳建议,养殖企业目前最大的风险是非洲猪瘟及冬季疾病率偏高,建议企业做好防范工作,择机出栏。

其次是价格风险。王娜建议,养殖企业可以利用生猪期货卖出远期合约做空保值,或参与做多玉米、豆粕期货,助力生猪养殖保障利润。王成强表示,在价高时,生猪产业主体积极运用生猪期货工具锁定养殖利润、降低养殖成本是必要的。

据了解,全国首批政策性生猪“保险+期货”项目已经在甘肃静宁启动。王有强说他对此十分期待,会积极参与其中。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