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长安街沿线10组大型立体花坛、5500平方米地载花卉以及天安门广场的万余平方米绿地花坛,成为京城的热门打卡地。这是自2008年奥运会以来,本市首次在夏季大规模布置露天花卉。

200余种葳蕤花草,让夏日更添生动色彩。不管是高温、高湿还是强光、降雨,盛夏时节的天气挑战,这些花草都顺利克服。记者探访得知,花儿保持这样饱满的精气神儿可是有不少秘诀。

数百块花田挑品种

掌握开花规律搭出姹紫嫣红

在东单路口东南角,在大型花坛前合影留念的市民络绎不绝。这座花坛名为“建国伟业”,以“1949”年号、烟花为主景,层次繁复的松果菊、向日葵等花卉在旁边紧紧簇拥着。

“这几天这么热,还下了几场雨。没想到花儿还是这么精神!”市民小岳骑着车从建国门一直到复兴门,专程来“打卡”几组立体花坛。

能在炎炎夏日欣赏到美丽花坛,对市民来说是难得的经历,对园林绿化部门和花木公司来说,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我们大规模做花卉景观布置,大多是在‘五一’、‘十一’前后。春秋季节气候相对温和,适宜花卉生长,植物品种选择也容易得多。”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说,夏季高温、闷热,阳光直晒,有时还会遭遇暴雨,花卉面临湿涝暴晒的危险,因此景观布置工作的难度相当大。“我们上一次做如此大规模的夏季露天花卉布置,还是十多年前,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

让花朵在夏天保持精神抖擞,最重要的秘密在于品种筛选。

在位于顺义区昌金路的北京花木公司种植基地,大片的平坦土地被分割成一块块2米见方的试验田,里面栽植了数百种花卉。就拿矾根这一种植物来说,就有紫色系“着迷”、绿色系“巴黎”、金色系“香茅”等不同品种;福禄考也有红、白、粉、紫等多个色系。

“试验田的目的是掌握不同品种植物在不同季节的开花规律。”北京花木公司的研发经理李丽芳带记者在花田中穿行。记者看到,依据试验分组的不同,大尺度的花田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有的花儿已谢,只余光秃秃的根茎;有的花开正盛,姹紫嫣红。

经过试验,耐高温、耐强光、耐湿热,还能连续开花超3周的花儿,才能应用在长安街沿线及天安门广场的景观布置中,如草海桐、矮牵牛、孔雀草、佛甲草等。

此次有8个我国自主选育的花卉品种首次在长安街应用,包括萱草“夏日酒红”和“夏日淡紫”、秋海棠“碧痕”和“蟹青”、彩叶草“百年”和“红船”、观叶甘薯“永恒”和“先锋”。就拿彩叶草来说,这种植物本喜阴,通过近两年的不断筛选,才培育出了耐晒的新品种——偏红色的“红船”和偏橙色的“百年”。

冷色调花卉添新意

本土小花“岩青兰”点缀复兴门花坛

橙红色系的花朵并不鲜见,而冷色调的蓝白绿色系花朵则相对较少。这些色彩不仅别致,也能在夏天给游客带来视觉上的清凉感受。此次景观布置中就独具匠心地使用了这些冷色调花卉。

“六倍利、舞春花、萼距花,这些都是蓝色系的花朵。”李丽芳如数家珍:“人民至上”花坛上,有一位推婴儿车的妈妈,在她的衣衫上就点缀了蓝紫色的萼距花。这种花不但色彩独特,还具有单朵花大、花量密、覆盖效果好等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花坛和地栽花卉的设计方案出炉后,研发人员还需要精心选择不同的植物材料。比如同样是红色,可以选用一品红、一串红、彩叶草等多个品种。在“编织”鲜红的党旗时,就选择了花期更长、花开较密的四季海棠,不仅耐高温,颜色红艳,远看平整度也较好。

冷色调小花看点

北京本土的蓝色野花“岩青兰”用在了长安街大型花坛中。“岩青兰”本是生长在房山、门头沟一带山区中的野花,耐贫瘠、观赏性好,被育种工程师发现并进行培育。复兴门东北角的“扬帆起航”花坛周边,有一圈蓝色花带,呈序状排列的蓝色小花就是“岩青兰”。

在“美丽中国”花坛上,以粉白色马蹄金花打造了五六米高的山间“瀑布流水”,微风吹过,花草轻轻摆动犹如水波荡漾。蓝海浪是长安街花坛设计师、北京城建园林集团设计院专家工作室负责人,他对这座花坛青睐有加。

在建国门西北角的“开天辟地”花坛中,飘荡在湖中的红船非常生动。“湖水”中有蓝色品种的矮牵牛,宛如清澈水面泛起的涟漪;有我国自主培育的萱草“夏日酒红”,像是红船在水中的倒影;船头还有黄色观叶花卉香根草,如同激荡而起的水花。

出场之前先“炼苗”

在培育基地留15天经历光照洗礼

夏季本就阳光炽烈,街头更是毫无遮阴,这就要求花木基地在植物出场前就预留一定的适应期,专业人员称之为“炼苗”。

就拿四季秋海棠来说,这种植物原本禁不住暴晒,在顺义种植基地培育时往往会采取遮阴的措施。“出场前15到30天,我们就会开始‘炼苗’,也就是锻炼它对光照的适应性。”李丽芳说,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起初,仅在早晚光照不强时撤掉遮阴措施,后来,全天都要让花苗经历光照的洗礼。

高温高湿的天气,会增加病虫害的可能性。过去数月,种植基地的工作人员严阵以待,精心养护,以保证万无一失。

花卉有时会引来群蚊,这种小飞虫虽然不咬人,但影响观景体验,种植基地在“炼苗”时就采用物理扰动的方式驱蚊,如粘贴黄板条带等。

在基地里,每一株花儿在育种初期就要精确地设定目标花期,培育过程中精准控制身高、花量,才能确保在6月底、7月初达到最佳观赏效果。

天安门广场上的党徽、年号、U型花带、金水桥等不同点位,对于花草的株高、花量也有不同要求,因此得使用特殊的生长调节剂处理,使同一个品种的花卉能在同样的生长周期里达到不同的高度要求。

精准灌溉有讲究

最佳观赏期能到7月中旬

7月1日庆祝大会结束后,党徽、年号花坛和北京天安门广场两侧绿地花坛立即启动搭建工作,总面积逾万平方米,工程在次日凌晨收尾,半天就吸引了6.5万名游客。花儿从顺义、平谷、大兴等京郊种植基地远道而来,尽管运输过程中争分夺秒,但对花草依然是一种考验。

北京花木公司专门为这次任务开发了新型容器。这种特制的花盘长宽均为50厘米,一个盘能种9棵苗,摆放效率更高。花盘还有储水功能,可在运输中源源不断地为根系提供水分。

花卉布置结束后,养护人员分为4组,昼夜轮班巡检花卉,随时关注旱涝及病虫害情况。在花坛布置过程中还首次尝试应用了智能灌溉系统。系统通过在花坛花卉中的隐蔽位置设置传感器,测量种植花卉基质的含水量和温度的平均值,结合天气条件实现远程控制。

从最初的品种筛选,到后来的精心养护,这些花卉的最佳观赏期可持续到7月中旬,在炽热的阳光下依然保持鲜艳的色彩。

(记者:朱松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