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隶属于北京顺义骏马客运有限公司的一位公交车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突发疾病,在失去意识前控制好了公交车,保护了乘客的安全。在向驾驶员表达敬意的同时,如何更好保障公共交通安全也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
如何保证司机安全,进而保护乘客安全?带着公众的建议和担心,记者走进了日运营里程最长、一线司乘人员最多的北京公交集团,为您揭秘4万多名公交司机的日常管理。
监控
能否增加司乘人员体检频率?
“老李,吃药了吗?量好血压,填好表咱再走呀。”在公交场站里,调度员老刘看见老伙伴老李后就开始嘘寒问暖起来。在今年的体检中,老李的血压偏高,于是老刘成为了他的“闹钟”,每天看见老李就要叮嘱:吃药没有、血压多少、戒烟没有、昨晚几点睡的……
“这是我们的一项管理制度,将患有高(低)血压、血糖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病情较为严重或不遵医嘱、自控性不强的驾驶员列为四类驾驶员,采取单独教育、家访谈话、重点叮嘱等方式,加强管理。”公交集团安服部副经理张晋介绍,最近几年,公交集团修订完善并严格落实集团内部的《运营驾驶员身体健康安全管理办法》、《运营驾驶员分类安全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做到“双把关”“两汇报”,严防运营驾驶员在行驶中突遇身体不适或疾病引发安全问题,“双把关”:出车前,车队管理人员及当班调度员对驾驶员的身体状况参与把关工作,“两汇报”:驾驶员出车前和行驶中突遇身体不适或疾病及时汇报单位,严禁勉强行驶。
一线驾驶员的体检,也是每年必须进行,无故不参加体检或体检不合格的,集团内部对驾驶员岗位资格证书的年度审验不予通过。当驾驶员健康体检结果显示有妨碍行车安全项目时,体检单位会在当天告知本人,并且通知单位。发现情况后,公交集团会及时督促相关人员进行复查、治疗,对身体确不适合从事驾驶员工作的人员,调离驾驶工作岗位。
每年的体检项目,也会根据前一年的数据统计做一些微调,比如去年发现员工的心血管健康问题比较突出,今年一线司乘人员的体检项目中就增加了两项心脑血管检查,“我们跟全市好多体检机构都有合作,在每人1000元左右的体检费用中,搭配出最为适宜的体检项目组合。”
除了每年一次的体检之外,公交集团还为一线司乘人员建立了补充医疗保险,并根据国家建设健康企业的有关精神建立并实施了《员工健康关爱行动计划》,其中一项内容就是为每个人配备专属的线上家庭医生。人力资源部业务主管孙亮介绍,有了这个线上的贴身服务,给不少司乘人员减轻了求医问药的压力和烦恼。“体检报告、化验单,甚至家里人的检查单,都可以上传给家庭医生进行咨询,健康问题更可以随时跟医生沟通,在工作时间,15分钟内就可以得到答复。”
心理
司机身心健康情况谁来关注?
“这可是我平生第一次做心理测试,太紧张了,感觉没发挥好啊。”走出了公司的心理测试室,客六分公司的驾驶员冯华振有点儿意犹未尽。
他参加的心理测试,确实也是一个新鲜事物。这是公交集团的安全服务部、人力资源部、工会和云南一家研究单位去年合作研发的,符合北京公交实际的“驾驶员心理适宜性测评系统”。
张晋随手调出了其中几道题目,“当躺到床上时,我能很快入睡”“大多数和我一起工作的人都很高兴见到我”“把虚拟3D环境中的红色柱子挪到另外两根柱子中间,形成一条直线”……题目中包括了不少操作测试和量表测试,“都是在电脑上完成。每次测试大概需要两个小时。”
去年7月底,公交集团抽取了567名驾驶员用这套系统进行了试验性测试,在验证测评系统有效后,又在当年9月底,从各分公司随机抽取4072名驾驶员参加测试,并基于测试数据建立起符合北京公交实际的驾驶员心理适宜性常模。去年年底,公交集团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完成4万多名驾驶员的全员普测,为全系统驾驶员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绝大多数驾驶员都通过了测评,少数测评结果不理想的,我们一方面聘请外部专业机构开展专题心理健康辅导,同时集团内部也有专业人员在后期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和沟通。”这个专业人员,就是公交集团从去年就开始培养的“心理专员”,“也是内部挖潜,组织我们的员工有系统地学习心理学知识,争取拿到心理咨询师证,计划在3年内培养300名,给我们一线员工提供心理支持。”
这个“驾驶员心理适宜性测评系统”,目前已经被公交集团列入驾驶员招录环节,要求新入职驾驶员必须接受心理适宜性测试,对未达到测试标准的人员不予招录,对运营一线驾驶员也要每两年进行一次普测。
设备
车上有没有一键报警装置?
“是不是应该给公交车安上一键报警装置,让司机在第一时间向外界求得帮助呢?”这是支持率最高的建议,这条建议是否可行呢?
“我们绝大多数公交车已经安装了车载一键报警系统。”公交集团安保部业务管理迟昊介绍,从2015年前后,公交集团就把车载一键报警系统列为新车标配,3年前就已经将安装了一键报警系统的新车投入运营,目前公交集团旗下的所有公交车辆,绝大部分都已经具备了这个功能。
与这个系统相配合,集团的两级指挥中心都有应急值守岗,所有运营中的车辆车内视频都可以在指挥中心的显示屏内看到,只要司机按下报警键,指挥中心会实时收到报警信息,该辆车的车内视频也会第一时间从所有的监控画面中弹出,后台值守人员可以通过视频监控系统第一时间掌握运营车辆的突发情况,并快速做出反应,这个过程中不影响车辆运营,车辆内部的显示屏也不会有任何变化。“判明情况后,值守人员可以通过车内语音对讲功能与当班驾驶员进行语音对话,能有效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置,也能留下相关视频证据。”
这套系统也确实发挥了很大作用,帮助公交集团处理过几起车内突发的安全意外,缩短了反应时间,减少了损失。
技能
司乘人员能否掌握急救知识?
“看看你的按压位置对不对,心里默默地数数,保持好按压频率和力度。”最近几天,公交集团客四分公司第一车队的一线司乘人员利用休息时间,互相检查和“考核”之前学过的急救知识,宋晓颖和马立荣也趁着在车队里碰面的机会,互相在对方身上比划了几下,“用熟练了,关键时刻,我们不光能自救,也争取能互救,把握住急救黄金时间。”
能否在司乘人员中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提高应急处理能力,让司机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急救,也是公众在这次突发事件后提出的希望之一,而这也是公交集团开展了很多年的工作。去年冬天,公交集团还请了红十字(北京)应急救援突击队培训团队的老师到客四分公司第一车队,用教具给一线工作人员进行了判断意识、人工呼吸、胸外按压、AED心脏除颤器使用方法等方面的培训,还对学习成果进行了现场考试。
就在上个月,公交集团还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了急救知识的视频培训,并组织集团的10万名员工分批分次集中学习。孙亮说,集团也希望能多与相关单位合作,争取让尽可能多的员工拿到初级急救资格证书。但是目前在运营时,还只是希望能提高司乘人员互救能力。
按照《城市公共汽电车应急处置基本操作规程》标准,乘客突发重病或死亡,司乘人员的责任是立即靠边停车,向“120”“110”报警,同时向单位报告,保护现场,并没有进行现场急救的要求,“如果是乘客突发健康意外,司乘人员在何时参与急救、如何保障施救人员的权益,我们会配合相关政府部门,在依法依规、法律责任明晰前提下开展相关工作探索。”
(原标题:为确保乘客和自己的安全,司乘人员都做了些什么?守好健康门 保护一车人)
(记者:周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