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秋分,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均分。古人提到这两个时间点,都说“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处在白露、寒露之间,白露初候“鸿雁来”,寒露初候“鸿雁来宾”,新来的大雁也是秋分重要风景,对物候格外敏感的诗人也不会略过。南北朝庾信《和侃法师三绝》其二言“客游经岁月,羁旅故情多。近学衡阳雁,秋分俱渡河”。唐代敦煌文献中《咏廿四气诗·秋分八月中》则说:“琴弹南吕调,风色已高清。云散飘飖影,雷收振怒声。乾坤能静肃,寒暑喜均平。忽见新来雁,人心敢不惊?”

雁来燕去。堂前燕子,一般春社、春分时来,秋社、秋分时去,所以又被称为“社燕”。年年秋社是归期。文人难免伤感。唐欧阳澥《咏燕上主司郑愚》借此写身世之慨:“翩翩双燕画堂开,送古迎今几万回。长向春秋社前后,为谁归去为谁来。”宋晏殊说:“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对普通人来说,秋社、秋分却是好时节,和丰收、鸡豚、酒肉、箫鼓、游嬉联系在一起。宋杨无咎《柳梢青·癸未秋社有怀故山》忆到:“送雁迎鸿,未寒时节,已凉天气。针线倦拈,帘帏低卷,别般风味。敧眠梦到山中,共老幼、扶携笑喜。桑柘影深,鸡豚香美,家家人醉。”宋乐雷发的《秋日行村路》也别有情致:“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香。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陆游《秋晚闲步,邻曲以予近尝卧病,皆欣然迎劳》欣喜之外别具怀抱:“放翁病起出门行,绩女窥篱牧竖迎。酒似粥醲知社到,饼如盘大喜秋成。归来早觉人情好,对此弥将世事轻。红树青山只如昨,长安拜免几公卿。”

检索秋分诗,意外发现,还有诗人提到另外一种小动物,宋代韩琦《庚戌秋分》中说:“淅淅风清叶未凋,秋分残景自萧条。禾头无耳时微旱,蚊嘴生花毒渐消。”一到中秋,蚊子嘴就开花了,咬人不再痒。这是小时候父母常说的话,没想到在近千年前的诗句中居然见到。庚戌是熙宁三年(1070),这年的秋分日是八月初十,距中秋节只有五天。

秋分、中秋、秋社,三者日期交错相邻,偶尔会赶在同一天。宋代刘攽就有一首《八月十五日秋分是日又社》:“秋分当月半,望魄复宵中。难得良辰并,仍将吉戊同。高楼连卜夜,浊酒任治聋。注想乘槎客,何如击壤翁。”中秋是“月半”,秋分是“宵中”,秋社是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所以称“吉戊”。“卜夜”指昼夜欢饮。饮酒“治聋”则是社日专用典故,唐宋人相信,春社、秋社这天喝酒可以治耳聋。五代李涛《社日寄李学士》:“社翁今日没心情,为乞治聋酒一瓶。”《石林诗话》载:“俗称社日饮酒治聋,(李)昉时为翰林学士,有月给内库酒,故涛从乞之。社公,涛小字。”宋王炎《社日》诗“一杯社日治聋酒,报答春光烂漫时”,许月卿《天道》诗“箫鼓村田聊击壤,鸡豚社酒好治聋”,李公麟《春社出郊》“放怀聊喜酒治聋”,等等。当然也有诗人傲娇,说不信这一套,不在乎。比如陆游,《社日小饮》说“世事恰如风过耳,微聋自好不须治”,《社日》说“微聋自乐不须医”,《丙寅元日》说“社醅虽美倦治聋”,《得雨沾足遂有丰年意欣然口占》说“儒生可逐惟求忘,社酒常辞不怕聋”。同道中人还有黎廷瑞,《社日雨》说“吾聋不须治,聊复尽此杯”,韩淲《社日无酒戏作》“世事纷纷不拟知,纵聋何必苦医治”等。可即便如此,也丝毫没影响陆游社日饮酒的兴致,著名的“箫鼓追随春社近”那首,一开口就是“莫笑农家腊酒浑”。当然了,当年还有一种更具威慑力的传说,说如果这天不喝酒,会变小猪。赵蕃就写过一首《俗有社日不饮酒变为猪之说,作诗示儿曹》,很豁达地说:“龙猪自有分,社饮不关渠。”社日这酒,喝还是不喝,大家自己看着办。

三个日子恰好赶在同一天的事情毕竟不常发生,检索下万年历,就可推知刘攽这首写于熙宁九年(1076),丙辰中秋。是不是很眼熟?对,就是苏轼写“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同一天——“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刘攽也是苏轼挚友,当时知曹州,苏轼在密州,苏辙在济南。同一轮同月,同一时狂饮,同一种思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苏词中,和如今的情形差不多,中秋月色的夺目光辉,掩去了秋分、秋社的节日面目。前几年有人提议把秋分定为“丰收节”,希望影响力能更大一些。秋天带给人的感觉是复杂的,有丰收之喜,也有摇落之悲;有充盈,也有萧条。所以诗词也多悲欣交集。大约唯有通人能够超脱。邵雍《秋游六首》其三:“八月光阴未甚凄,松亭竹树尤为宜。况当昼夜初停处,正是炎凉得所时。明月入怀如有意,好风迎面似相知。闲人歌咏自怡悦,不管朝廷不采诗。”“停”即平均,“初停”指刚到秋分,昼夜均等。“明月入怀如有意,好风迎面似相知。”这样的时节,适合多念这样的句子。

(原标题:寒暑喜均平)

(作者:廉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