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二氧化碳为原料,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直接人工合成淀粉——看似科幻的一幕,真实地发生在实验室里。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相关成果北京时间24日由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
按目前技术参数,理论上1立方米大小的生物反应器年产淀粉量相当于我国5亩玉米地年产淀粉量。大家可以闭上眼睛想想这是什么概念。这是影响世界的重大颠覆性技术,一旦走向产业应用,最起码,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将大幅提升。网友称,“以后喝西北风也能喝饱啦!”对未来而言,可能真不是夸张。
看似简单的一小步,实则是人类科技史上一大步。
淀粉是粮食最主要的成分,亿万年来都是通过自然光合作用而来。此前,多国科学家积极探索人工合成淀粉,但一直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这对粮食生产将产生革命性影响,对全球生物制造产业发展也是一座里程碑。
正如专家所言,此次研究设计、组装出一种自然界不存在的合成代谢途径,并使其工作效率大幅高于自然生物过程,跨越了自然途径数亿年的进化。
1965年,中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人工合成有生命的蛋白质。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也为许许多多人重新打开生命之门,全球上百名顶尖科学家来信祝贺,它被认为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的又一重大科研成果。此番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全合成,对破解粮食危机、气候变化,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都增加了新的有效渠道,全人类都将从中受益,意义同样非凡。
人工合成淀粉重大突破,再次印证了科技强国战略的磅礴伟力,也再次展示了为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智慧、中国贡献。
时间上的巧合往往意味深长。中国农民丰收节刚刚过去,国庆佳节即将到来,
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就会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进步发展的“最大增量”。
顶尖科研更需团队合作。从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到人工合成淀粉,背后都有一流平台、一流团队、一流课题为支撑。大科学时代,单枪匹马很难出顶尖成果,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让顶尖科研成果实现从1到10的突破,同样离不开强大平台支撑、跨域团队合作。瞄准前沿领域集中力量,以一流课题引育一流团队,以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夏远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