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炼化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可以看到的是,随着行业“一体化”的大发展,近年来,国内能源化工产品进口依存度不断下降,产品种类丰富,大大增加了供应端的稳定性。同时,在产能扩张过程中,实体企业利用期货工具锁定加工利润,有助于保障供应链的稳定性,也能够缓解原料的“卡脖子”窘境。


(资料图)

缓解原料“卡脖子”难题 国产供给比例不断提高

产业发展离不开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性。近十年来,在化工行业中,随着国产煤化工装置和炼化一体化装置不断投产,我国的能源化工产品呈现多面开花的局面,整体国产供给比例不断提升,产品生产工艺、技术水平不断创新提高,很多能源化工产品的进口依赖度大幅下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能源化工原料“卡脖子”的问题,产业链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我国是聚酯、塑化产业的生产与消费大国,但长久以来,因技术力量不足,国产供给率偏低,特别是在高端产品上进口依存度较高。以聚酯产业为例,截至1999年,我国60条聚酯生产线全部由国外引进,极大制约了国内聚酯化纤产业的生产规模扩张。

“目前,我国基本具备了从原油—PTA—聚酯化纤—纺织服装一条线的产业发展优势,大部分环节都在全球市场具备很强的竞争力。”福海创业务开发团队副经理秦浩表示,行业的瓶颈主要在于缺乏上游原材料的定价权。“以前我们的问题是PX进口依存度过高,日韩等主要供应国家在这个环节赚取了超额的利润,目前PX被卡脖子的问题逐渐被解决。”

据了解,2005年,国内聚酯和PTA产业步入了快速扩张阶段,2011—2015年我国PTA已经逐步实现自给自足,2019年以来甚至出现了PTA的净出口格局。2019年民营大炼化投产后,我国的PX进口量和进口依存度大幅下降,到2022年我国PX的进口依存度从2018年的60%下降至当前的30%附近,有效缓解了聚酯产业链的上游原料PX被日韩“卡脖子”的问题。

“随着2022年年底到今年新一轮的国内PX产能扩张,2023年我国PX的进口依存度将进一步下降,我国PX绝对产能也基本可以满足下游聚酯产品的消耗需求。”恒逸国际贸易研究总监王广前称,目前,我国聚酯上下游产业链产品已经基本能够实现自给自足,且国内PX—PTA产业相较海外在单套装置产能、产业链物流配套和生产成本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这就带来我国聚酯上下游产业链产品的全球竞争力优势。“未来我国会有越来越多的PTA—聚酯产品大量出口到海外市场。”王广前说。

“从安全水平看,国内的化工企业生产原料日益丰富,从原油、煤炭、天然气多种能源结构不断丰富,企业对外原料的依存度逐步降低,如PTA从原来进口格局转变成出口,而国内的PX大炼化装置投产后,进口依存度逐步降低,而聚酯其他相关产品如PET、特种化纤也开始积极向俄罗斯、中东国家出口。”恒力化工学院主任魏一凡认为,未来国内化工品产能迅速上升后,将成为全球的价格洼地,靠低成本优势扩大全球市场份额。

作为中游供应链管理服务企业,浙江明日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邵世萍也深刻地感受到产业发展对企业经营产生的重大影响。

“国内新增装置特别是煤化工装置不断投产,国内产能和国产供给率不断提升,给中游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明日也正是抓住了近十年来的国产装置投产机遇,实现了较快的发展。同时,对于国外资源依赖度的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们在进口资源上的议价能力,甚至部分塑化产品逐步转为以国内市场价格为主导。”邵世萍如是说。

同样,在远大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烯烃事业部总经理戴煜敏看来,大宗原材料的供应和定价安全是中国产业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据戴煜敏介绍,集团公司经营的MEG实现了从大部分进口贸易采购到大部分国内贸易采购。“从石脑油乙烯制MEG到煤制、甲醇制(MTO)MEG;PTA从早期完全进口采购到现阶段完全的国内采购以及出口,这些都能够说明随着国内炼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和煤(气)化工的突破,较好地满足了聚酯塑化产业的原料稳定供应及中国市场定价权的需要,确保了供应链的安全性及原料价格的安全性。”戴煜敏表示,供应的稳定和价格的合理市场化都是供应链稳定安全的重要内容,亦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

提升抗风险能力 以数字化赋能产业链管理

采访中记者发现,聚酯产业链韧性更多体现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上,产业链纵深集成一体帮助企业实现成本降低,收益提升,资源优化利用,这也是企业转型升级必不可少的路径。聚酯行业几大龙头企业,自下游向上游发展,至今天成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都与其产业链一体化和规模化的布局有关。

“提升产业链韧性和抗风险水平也是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新凤鸣集团总裁助理章四夕介绍,“十四五”期间公司计划投入不少于400亿强链补链,实现现有产能再翻番,落地实施“三千计划”,并适时拓宽纵深产业链,补齐全产业链的最后一公里。同时,集团打造差异化、绿色化、高效化产品体系,培育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精特小“小巨人”和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引领行业发展。“届时,各基地产业互补、协同发展,集团综合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将不断提升。”章四夕称,与此同时,期货衍生品服务在服务产业企业抵御风险、实现提质增效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记者了解到,国内期货市场的日益成熟和完善也为我国炼化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风险管理工具。

邵世萍告诉期货日报记者,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作为“管理工具”的一种,在企业管理商品价格风险、平滑利润曲线、提升抗风险能力与稳定经营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过往十多年的期现结合运作实践积累中,从期货套保开始,明日控股逐步建立并完善了公司的风险敞口库存管理机制,有效规避了因塑化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邵世萍表示。

而借助国内PTA期货,几大聚酯企业很早就有利用金融市场进行风险管理的意识,也都掌握了参与金融市场的思路,是其向上游炼化发展从而能在全球能源市场竞争中做好风险管理的重要途径。

如今,几大企业发展成为炼化一体化企业,都要参与海外原油的采购,利用好金融工具做好风险管理,包括原料的采购、下游各环节的库存管理、成本优化,也已成为聚酯产业链提升抗风险水平的重要方式。目前,不少企业能够借助期货认识期货市场、学会利用期货进行风险管理从而向期权等其他金融衍生品工具拓展。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国内聚酯企业不断向上游产业链延伸,建成从原油—石脑油—PX—PTA—聚酯化纤全产业链,产品种类丰富,大大增加了供应端的稳定性。同时在产能扩张过程中,企业利用期货工具锁定加工费,能够有效地平滑企业的生产利润,期货和衍生品工具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保驾护航的功能,尤其是在国内PTA集中扩产阶段,企业利用期货和衍生品工具进行下游产品对冲,提高了市场的流动性。”魏一凡表示。

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在寻求一体化转型提升风险能力的同时,不少炼化企业也主动以数字化建设赋能产业链管理。

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作出了新部署,加快“自动化工厂、绿色工厂”建设,以数字化改革撬动效率、效益的再提升也成为化工行业新发展的大趋势。作为传统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炼化产业也在积极进行智能化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创新和改造,以绿色引领,数字赋能,催生新业态新发展。

当前,产业自动化的发展,更多环节的“机器换人”、智能控制、大数据应用,也体现出产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决心。

“作为民营企业,新旧动能的转换、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是必由之路。”章四夕表示,新凤鸣以新思路拓“新丝路”。“10年前我们聚焦制造,率先启动‘机器换人’自动化生产新模式,2017年我们立足发展,抢先布局‘5G+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新战略,2020年我们面向未来,加速构建‘未来工厂’高质量发展新样板。”

秦浩表示,未来产业的发展将围绕产能升级和产业升级展开,降低现有产能的生产运营成本,通过技术改造、更新迭代等方式提升现有产能的市场竞争力,使得生产装置始终保持最强的竞争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