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本报报道,“迎春杯”、“华罗庚金杯”、“走美杯”等中小学数学杯赛被叫停后,与之相关的培训机构纷纷转入地下。比如,一份在北京不少家长群里流传的爱国主义教育研学营方案,扫码后跳出的却是“华数之星”总评报名、咨询页面;对此,家长们心照不宣,知道孩子名为参加研学营,实为参加2021“华数之星”青少年数学大会。各类杯赛以“研学营”、“夏令营”的名目包装后,报名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
8月17日,备受关注的北京版“双减”措施正式发布。根据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同时坚决遏制过高收费和过度逐利行为。在“双减”大背景下,活跃在家长群内的此类暑期培训活动显得尤为刺眼。近年来,一些校外培训出现过度资本化、功利化等乱象,不仅给孩子带来沉重的课业负担,也传导不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北京严控学科类培训时间,就是清理培训机构乱象、保障中小学生休息权的有效手段,而此类开在暑期的杯赛培训,理应在整治范围之内。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吸纳大量考生报名的杯赛,本就不该进行招募组织。多年来,一些花里胡哨的竞赛项目令许多家长一头雾水;杯赛与升学是否暗中挂钩,也是众说纷纭。对此,教育部近日专门公布了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然而,报道中提到的“华数之星”青少年数学大会,根本不在《2020-2021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之列。明知道不能办,就穿个“马甲”偷偷地办,这是错上加错。心怀侥幸、换个包装的培训机构,给“双减”的监管工作提了个醒:“双减”不容暗增,要提防培训机构从地上转入地下,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把戏。
“双减”工作,减的是孩子肩上的重负,是家长眉间的忧虑,是良好教育生态的障碍和堵点。这一工作必须得到贯彻执行,无论明里暗里,都绝不允许违规办班、顶风办赛等伎俩,出现在孩子们本该轻松许多的学习生活里。
(原标题:警惕校外培训班换“马甲”)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