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安市泰山区岱庙街道东郡社区,1200余平方米的文体小广场成为居民休闲地。“以前这里荒草丛生,道路坑坑洼洼。多亏了‘红色合伙人’。”小区居民窦见德说。

东郡社区吸纳物业服务企业、温泉路小学、小红帽幼儿园、公益力量、热心居民及优质商业资源,与这几大类共建主体形成联动机制,将这些“红色合伙人”纳入党组织构架,形成党组织一呼百应、群众有求必应的新格局。

去年5月成立的东郡社区有3986户12000余位居民,存在老旧小区多、老年居民多、困难群众多、流动人口多、历史遗留问题多现象,如何做好治理和服务成为摆在社区党委书记杨玉霞面前的难题。经过近两个月的走访入户,通过广泛征求民意,她发现小区大门外的荒地和道路是居民们的普遍心病。

“荒地下面有个化粪池,改建成文体广场,需要花费40万元,需要找外援。”杨玉霞找到了正在社区附近施工的中铁十局,想法得到了对方的积极响应。去年9月,中铁十局完成了荒地的清理硬化。

“社区治理‘红色合伙人’机制的建立,像一根红丝带,联结起了社区、居民的所需所愿与合伙人的所能所向。”杨玉霞告诉记者,东郡社区成立近一年来,初步探索出了“全员在格”“一呼百应”“高效运转”的基层治理模式,确保有人干事、有场所议事、有钱办事,逐步实现了社区共建共治共享。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