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毫无疑问是金融租赁行业2022年全年发展的关键词。
回顾这一年,受益于国内清洁能源对化石能源的加速替代,从光伏电站到海上风电,从与资源再循环和可持续利用紧密相关的固废处理项目,到与大众生活直接相连的城市热力项目,金融租赁公司持续扩大在绿色清洁能源领域的业务版图,深挖光能、风能、生物能等新兴能源产业的融资租赁服务模式和路径,不仅着力延伸服务链条,更着眼做细、做实、做精项目,保能源企业资金所需,成为2022年行业发展的一抹亮色。
(资料图)
在民生领域加大投放
在河南焦作建业森林半岛小区里,排查设备故障、检查热力井内供热设施运行情况、检修维护居民的热力表箱……每到采暖季,热力公司的工作人员都格外忙碌。
“今年是个冷冬,进入11月以后气温马上下降,比往年冷多了。好在今年的暖气特别足。”该小区的一位居民说。
服务该小区供暖的热力公司在今年9月底之前,已把所属的换热站以及庭院管网全部检修保养到位。10月底之前,所有小区的管网注水打压完成。
这些设备的更新,得到了金融租赁的助力。据了解,在今年三季度,该热力公司得到了北银金租资金投放的两亿元,确保了企业能正常向焦作市的解放区、山阳区、中站区和马村区四个中心城区正常供热。
“供暖关系着千家万户,热力企业每年购买能源和供暖设备改造需要大量资金。城市热力项目是我们重点支持的专业细分领域。”北银金租一位项目经理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除北银金租外,湖北金租今年9月也完成了首笔热电联产直租项目,通过直租方式为某供热企业采购电力设备提供融资1.59亿元,直接服务居民和商户超过56000户。
不仅是城市热力项目,多家金融租赁公司今年还在有利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污水处理项目上有所进展。例如,今年8月,江苏金租以1700万元向中国水业集团的附属公司购买租赁资产,租赁资产包括6组位于河南郑州市综合污水处理厂的填埋气发电设施;9月,国银金租以5.2亿元向常德市城市公用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购买污水处理泵站设备,并进行了售后回租。
创新“光伏+”模式
从绿色产业角度看,今年金融租赁公司重点探路的光伏和风电领域已是当下新能源领域的热门板块,无论是市场规模、技术成熟度,还是产品丰富度、产业链稳定性都有了较大提升。
就绿色租赁角度,《金融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金融租赁公司今年更多地将资源向已进入平价无补贴发展新阶段的光伏领域倾斜,着力于创新“光伏+”融资租赁发展模式,提升金融服务价值。
“北银金租形成了‘光伏+建筑’‘光伏+交通’‘光伏+生态治理’‘农(草、渔)光互补’等复合开发新模式。”上述北银金租项目经理表示,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新业态的光伏扶贫深入民心,既高效利用了土地资源,又能够帮助农户实现增收,因而成为不少租赁公司助力乡村振兴、践行惠农助农的主要路径。
无独有偶,交银金租也明确了“光伏+农业”的创新发展思路,今年三季度,完成上海源烨新能源有限公司户用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投放1.7亿元,落地正泰安能数字能源(浙江)股份有限公司的3.4亿直租户用分布式光伏项目,合计支持了近7500户农户建设新能源光伏电站。
实践证明,“光伏+”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以绿色金融之力助力乡村振兴、环境保护、路网建设等,将租赁项目的社会效用最大化。例如,渔光互补模式就是在光伏板下养殖水产,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发电新模式。业内人士表示,在部分情况下,渔光互补电站要比相同容量地面电站的发电量高13%左右。在为地区环境保护做贡献的同时,也能带来更高的经济收益。
紧抓风电发展机遇
迈向2023年,各家金融租赁公司抢抓风电发展黄金期,开启多元化服务绿色能源发展的新篇章。
风力发电主要分为海上风电和陆上风电,其中,海上风电安装船作为海上风电的核心装备,单体价值较高,是租赁公司寻求转型升级中的有效突破点和业务增长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苏银金租、华夏金租、江苏金租、北银金租、皖江金租等公司陆续完成海上风电安装船的业务落地。
“融资是风电项目的关键。”一名风电行业人士称,以单台1.5兆瓦风力电站计算,其中包含场地、土建施工、设备、配套设施等费用的单个建造成本大概在1500万元左右,个别偏远地区或者施工困难地区的建造成本有可能达到2000万元以上。
为解决项目融资困境,多家金融租赁公司今年已为数家风力发电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据了解,北银金租今年向河南省鹤壁市淇县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投放了2185.5万元用于风场建设,到9月末,该公司在风电领域已累计投放近两亿元。
“淇县古灵山风电项目投产后,年发电量可达到8848万千瓦时。”该风力发电公司项目经理说,项目建成后,年节约标准煤2.71万吨,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硫排放6.8万吨,节约水资源37万吨。
展望未来,金融租赁行业将进一步落实国家“双碳”部署,构建以环保船舶、节能飞机、风电和光伏发电、新能源交通、节能环保设备等为主体的绿色租赁业务体系,同时推进低碳运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践行绿色发展战略。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