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甘肃西部的金昌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镍储量居世界第三,铜、钴矿产储量居全国第二,有着中国“镍都”的称号。近年来,金昌立足当地的资源和地理优势,培育打造新能源和新能源电池千亿级产业集群,把资源禀赋、工业基础、产业优势发挥到最大,新能源电池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串点成线、扩链成网,产业集群初步成形,目前金昌新能源电池原材料及辅材本地供应率已经达75%。

“镍都”转向打造千亿级新能源电池产业链

早春的西北仍有阵阵寒意,冰雪并未完全消融,但在金川集团3万吨铜箔生产建设工地,吊装设备、装载车等各类机器设备加紧作业,众多的建设者在各个施工区域紧张忙碌,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该项目总投资超25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西北地区铜箔产品种类最齐全的铜箔生产基地,覆盖七大类近二十种产品,实现金昌铜产业形成从采矿选矿到高端深加工产品的全流程覆盖,同时将弥补金昌电池产业链高端铜箔产品的空白,为下一步引进高端电池生产企业和覆铜板生产企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金川集团3万吨铜箔生产建设项目是金昌市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金昌立足自己的资源和地理优势,提出培育新能源和新能源电池千亿产业链,围绕镍钴锰酸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两个方向以及储能和动力两个应用领域,大力发展新能源电池产业,建设全国一流的电池材料供应及电池生产基地。

金昌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晓霞表示,作为“镍都”,金昌镍、铜、钴等制造新能源电池的原材料丰富,发展新能源电池产业就是要把资源利用好,培育新产业,实现城市发展的多点开花,及早转型。

位于金昌的金川集团,是中国最大、世界领先的镍钴生产基地和铂族金属提炼中心。近些年金川集团也在推进镍钴加速向新能源电池材料转型。目前,金川集团3万吨高镍三元前驱体、8000吨正极材料生产线已建成投产,10万吨硫酸镍项目已经进入单体试车阶段,28万吨硫酸镍、20万吨磷酸铁锂已开工建设。

靶向招商让电池产业快速扩链成网

在金昌市工信局,记者看到一张“金昌市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招商图谱”,产业链的各个阶段需要哪些类型的企业,甚至产量规模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金昌市工信局局长王恩富表示,这是金昌市为实现精准招商、靶向补链延链而绘制的招商图谱,整个产业链缺什么一目了然,补链、延链、强链也更有针对性,缺什么、招什么,缺多少、招多少。

根据精心绘制的新能源电池产业招商图谱,金昌已梳理出22个新能源电池产业招商推介项目,并制定市级领导外出招商计划和招商引资项目清单,推动招商引资全面提质提效。

2022年4月,金昌市举办新能源电池产业招商引资推介暨项目签约大会,邀请宁德时代、上海远景、中军集团等龙头企业线上参加,引入龙佰集团、晶科能源、北京百斯德、杭州鑫磊等龙头企业,签约项目44个共计457亿元。

为了支持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金昌市还出台了13条支持政策措施,对新建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新能源电池产业项目,按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的2%给予一次性奖励。而对在境内主板首发上市(IPO)的新能源电池企业,最高奖励可达1000万元。

在金昌经开区镍铜钴新材料产业园区,甘肃金车储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2GWh的磷酸铁锂储能电池生产线及其配套设施正在紧张施工,预计今年上半年即可建成投产。成立于2021年7月的甘肃金车储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锂电池核心材料、磷酸铁锂储能电池及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甘肃省第一家风光电储能生产企业。得益于金昌市支持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的政策,去年公司获得了400万元的奖励。

此外,龙佰集团建设的生产40万吨合成金红石项目一期、甘肃金宏翔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25万只锂电池等一批带动能力强、上下游协同配套的大项目建成投产;金川集团投资建设的10万吨动力锂离子电池用三元前驱体、甘肃金车储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18GWh磷酸铁锂电池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效益优的好项目加快建设。

市场潜力巨大新能源电池产业需多元化发展

采访中,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电池技术迭代、成本下降,电池市场空间巨大。预计到2025年,全球仅动力电池的市场空间就将超过5000亿元。处于起步阶段的金昌新能源电池产业需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推动新能源电池产业多元化发展。相关人士建议:

一、瞄准市场需求,紧跟新能源电池多元迭代期,加强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的合作,积极引进铁铬液流、钠离子电池、氢燃料电池等新型电池,超前谋划布局电池材料及电池回收、报废、拆解及梯次利用等产业链,形成多种模式协同发展的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新格局。

二、加快发展高端化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依托新能源开发建设,打造“晶硅切片→电池片→光伏组件、逆变器”为重点的光伏装备制造产业体系,提高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水平,努力形成材料生产、零部件加工、成套设备制造的完整光伏产业链。拓展钙钛矿、异质结等为主的太阳能薄膜电池、高效晶硅电池和组件、智能运维机器人等领域,推动光伏产业链向下游延伸,着力打造全产业链生产体系。

三、加快引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抢抓国家推广新能源电动车“车电分离”政策机遇,按照“定制开发、合作生产、制造基地”的思路,加强与比亚迪汽车、东风汽车集团等重点龙头企业的对接,联合新能源汽车和电池头部企业,定向开发车电分离的电动汽车产品,加快引进新能源电动汽车生产、商用车及专用车整车制造项目。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