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了两年的集中供地制度,正在迎来新的调整。

近日,一份自然资源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住宅用地供应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流传开来,其中“公开的拟出让时间段可以一次或多次发布出让公告”,也意味着出让公告不再要求“全年不超过3次”。


【资料图】

2月3日,据媒体报道,自然资源部确认了上述文件,并针对重点22城集中供地政策是否被取消作出回应:不是要取消集中供地制度,而是优化完善集中供地政策。

实际上,自去年四季度以来,集中供地明显转向了常态化。北京、深圳、南京、杭州、上海等地土地出让进入第四轮,部分城市集中供地更是“三变六”。

调整之后,土地供应端透明度更强,同时放宽全年供地批次数量的限制,缓解房企因资金压力而带来的投资难题。而2023年土地市场热度能否被激活?楼市端的表现至关重要。

此次土地出让新规最大的变化在于,在土地供应节奏上,不再要求“全年不得超过3次”,而是在公开的拟出让时间段内“可以一次或多次发布出让公告”。

《通知》明确,建立拟出让地块清单公布制度,要求每次公开详细土地清单对应的拟出让时间段原则上不少于3个月,给市场主体充足的时间预期预判。同时,详细清单内的地块,在公开的拟出让时间段内可以一次或多次发布出让公告,有序组织出让。

但集中出让公告更加透明。《通知》要求,在计划编制中,各地要将住宅用地近三年年平均交易量以及对应的住宅建筑面积,作为测算下一年度供地计划总量的参考。

同时,规范各城市土地供应规模。凡商品住房去化周期长、土地流拍率高、市场需求明显不足的城市,应当控制商品住房用地供应规模。其中已供应未竣工住宅用地面积超过近三年平均完成交易量5倍的城市,应当从严压缩计划规模直至暂停供地。

与此同时,新的土拍政策取消了“租赁住房用地占比不低于10%”的规定,仅提到大城市土地供应要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供地计划中应单列租赁住房用地。

整体来看,在对集中供地政策的调整,核心仍在于“推进供应信息公开”。两年前,重点22城集中供地实施以来,市场透明度不断提升,市场由热转冷的过程中,密集的供地对房企拿地准备工作也提出了很多挑战,投资拿地策略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此番调整后,市场主体将迎来充足的时间预期预判。

实际上,两年前重点22城试点集中供地制度的大背景是重点城市地市竞拍热度走高,地价居高不下,为了控制地价上涨,稳定房价上涨预期,催生土地调控升级。

彼时,重点城市地市高热,比如杭州、南京,无论是主城区还是边缘板块,成交涉宅用地均触及总价上限,上海更是在2021年2月拍出两个区域单价地王。部分城市溢价率更是超过25%。

集中供地制度出台,可以说是遏制房企抢地、限制高地价的重要手段。

两集中政策实施以后,2021年第一批次集中供地依然保持较高热度,彼时,整体溢价率仍然达到了14.8%,溢价成交地块幅数占比达到54%。

随即土拍政策收紧,2021年第二批次集中供地热度迅速下降,重点22城整体溢价率仅为4%,流拍率达到了31%,创下了集中供地两年来各批次流拍率最高记录。

2021年下半年以来,去杠杆大背景下,房企现金流承压,进一步限制了房企投资的脚步,各地逐渐通过降门槛、增加优质地块供应、减少租赁住房和自持比例等放松政策,提振房企投资积极性,但政策效果并不明显,随后集中供地热度逐轮走低,地方城投公司“托底”成为主流,而到了2022年第五轮,整体溢价率已低至1.7%。

整体来看,2022年全年,CRIC监测的重点城市土地成交溢价率仅为3.4%,较2021年下降了7个百分点。

房地产市场热度下滑,土地市场成交“惨淡”,2022年土地市场成交规模迎来了近十年低点。

为稳定市场预期,实施了两年的集中供地政策到了调整的关键时刻,适时完善和优化原有集中供地政策,对市场信心恢复、提振房企投资积极性有一定促进作用。

自2021年年初实施集中供地以来,供地政策发生了多轮变化和调整,整体呈现“松-紧-松”的格局。

进入2022年四季度,重点城市集中供地发生了较大变化。

主要表现在,土地出让政策继续放松,供应采取预公告、推介会等方式,提前摸底房企拿地意愿,为了避免撞期,减轻企业拿地压力,各城市集中供地批次也由去年的三批次增加至四批次、五批次甚至六批次。

但整体效果并不明显,2023年1月,房企投资依然疲软,销售百强房企有土地入账的只有3家。在房企销售端仍未改善的情况下,还将延续保守的投资态度,2023年无疑还将是土地市场“小年”。

实际上,过去两年集中供地的尝试中,也经历了土拍规则不断放宽和调整,土地市场宽松政策已基本“见底”,也就是说进一步放宽的难度较大。

那么,集中供地是否会继续延续?

去年底,江西省住建厅表示,力争将南昌从“集中供地”城市名单中调出;长沙也表示,今后不再按年度批次推介土地,更改为年度常态化更新。而此次自然资源部也明确表示:不是要取消集中供地制度,而是优化完善集中供地政策。

至于未来是否还会延续集中供地模式,短期内集中供地还将持续,只是未来这一模式可能会发生两方面改变。首先,增加集中供地批次,去年以来已有很多城市采取多批次供应措施。其次,集中供地名单或将迎来调整,部分城市不再强调集中出让或已不适合放在集中供地名单中,比如长春、沈阳等。

集中供地政策的出台,主要是为了抑制土地市场过热,在初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房地产市场转折,部分房企资金链趋紧,各地集中供地政策也越来越宽松,整体效果受到了市场转向的影响,土地市场迎来惨淡低谷期。

集中供地制度变化的背后,也意味着土地市场供给端改革仍在持续。后续,为了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和提高预期,重点城市土拍政策仍会保持宽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