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一声,二环路上两车追尾。

前车司机带着点气,后车司机带着点愧,下了车,低头查看撞成了什么样子;仅仅十几秒钟后,交管局指挥中心的视频巡检系统已经自动发现环路上出现的异常停顿,探头快速找到事故地点,同一时间,屏幕上显示出距离事故地点最近的“铁骑交警”的位置,指令同步发出;俩司机刚拿起手机准备报警,他们的身后,一名骑着摩托车的交警已快速穿过停滞车流缝隙,出现在事故现场。这样的反应速度,在北京城区主干道上,正在逐步成为日常。

处置交通事故、疏导突发拥堵、引导求助车辆、每日常规执法,自2020年11月16日“铁骑警务”在全市正式启动以来,北京市民对这些骑着摩托车穿梭于大街小巷的交通民警越来越熟悉,“铁骑交警”也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北京每个人的出行质量。

赶往事故点 铁骑跑在警车前

日前,记者跟随海淀交通支队公主坟大队在三环路上巡逻。副大队长王继兴骑着警用摩托车跟在警车后,时刻备解警情。

警车开到莲花桥附近,电台中传来呼叫,莲花桥北有事故。警车驾驶员立即进入接警模式,车子瞬间提速,沿莲花桥盘桥向北,准备赶往直线距离只有几百米的事故现场。然而毕竟这里是西三环,警车没走出多远就被车流堵住,原本跟在后边的摩托车,此时已在车流中绝尘而去,不见了踪影。

车流中跋涉了十来分钟,警车抵达莲花桥北的事故地点,提前赶来的王继兴已将事故处理完毕,受影响的车流正在恢复。“西三环流量大,越是这种地方,骑警的效率就越高,机动性也越强。现在的北京交警,讲究的就是快速到达、快速处置,环线主路上,只要我们晚一分钟,堵车就得延长一公里。”王继兴说。

越是在主干线上的事故,警察到得越快。不久前的一个早高峰,复兴路军博西侧的主干道上,一辆福特轿车因操作不当侧翻在道路中央,撞歪了路中护栏。海淀支队指挥室迅速调度附近各个岗位,交警快速赶往现场。“最早到的都是‘铁骑’。到场后发现,福特轿车的驾驶员是个老年人,被卡在车里了。我们先把他安全地拽出来,然后把车推正,再推到马路边,这时候开着警车的同事也都来了。”据王继兴回忆,这起事故从接到指挥中心的指令,至“铁骑”们抵达现场,用时不到两分钟。

北京夏季雨水多,越是雨天,“铁骑”的优势就越明显。虽说摩托车的速度也会下降,但是此时交通拥堵肯定要加剧,相对而言摩托车反应速度快、穿梭灵敏的优势,就发挥出来了。“这种到场速度的比拼,就不在一个数量级上了。”交警们说。

东城交通支队和平里大队警长王光祖就在雨天中参与过一次带道救人的警情。“住昌平的一名一岁多的小孩突然吐血,家长抱着孩子,开着车赶往儿研所。”王光祖说,根据指挥中心命令,他骑着摩托车在安贞桥迎到了求助市民。此时正值晚高峰,从安贞桥到东二环外的儿研所,正常情况下没有四五十分钟根本过不去。“摩托车的优势就显出来了,警笛警灯全打开,一路从应急车道开过去,遇到有挡路的车,我先从车流的缝隙里钻过去,然后挥手示意,让所有的车让路。”见到警察的这种操作,其他司机们显然也明白这是遇到事儿了,无不配合。在沿途各交通大队协作下,13分钟后,他将孩子爸爸驾驶的车送进了儿研所大门。他说,现在带道的事儿虽然非常少见,但一旦碰上,摩托车肯定比普通四轮警车高效得多。

“最强大脑”支撑铁骑快速反应

今年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出了“充实首都交警铁骑队伍,实现交通警情快速响应”的要求。

目前,全国近百个城市已陆续组建交警铁骑队伍,推行新型的交警勤务模式。针对北京的交通特点和实际任务,北京市公安交管局坚持首善标准和首都特色,于2019年开始试行、2020年11月正式推出了北京版“铁骑警务”。和走在前边的同行们相比,带有显著首都特色的警务模式也拥有自己的优势。

按照北京交管部门的规划,铁骑警务“一年强基础、两年增效能、三年固经验”,在不远的将来将会打造出一支“智慧铁骑、安全铁骑、效能铁骑、荣誉铁骑”。对路面警情,做到“快到、快清、快处、快报”,切实发挥“动、快、灵”的优势,提升路面处警效率,回应群众迫切需求。目前,首都铁骑智能管理平台已基本建成,今后还将逐步形成精确指挥、快速响应的警情管理体系,以及与之相对应的队伍管理、装备管理体系。

市交管局政治处副主任权笑宇向记者介绍说,“铁骑警务”除了市民们日常所见的路面“骑摩托的交警”之外,背后还有大量的制度规章和装备人员保障等“看不见”的内容。根据北京的交通特点,“铁骑”交警主要部署在首都核心区、主要干道环路、繁华商圈等区域,以及热点出行路线、易堵点,并通过规划设置常规骑巡路线、待勤值守点和临时疏导点,形成“以线串点、点线结合、重点区域覆盖”的网格化骑巡布局。在“高峰、平峰、低峰”三个不同的时段内,也设置不同的勤务等级,在早晚高峰时段、重大活动期间、区域拥堵高发时段启动高等级上勤方案,有针对性地增加铁骑警力投入,强化巡逻、管控、疏导力度,及时发现处置事故、拥堵等警情。同时,通过交警随身携带的移动PDA,上级单位可以实时掌握铁骑队员们的岗位、执勤时段等信息,实现了铁骑岗位警力的实时部署掌控和可视化监督管理。

交警陈磊给记者展示了他的“搭档”:一台春风650摩托车。登车之前,陈磊用执法终端扫描了车上的二维码,开启了定位系统。从这一刻开始,他每天骑着摩托车跑了多少公里、都去过哪里、如何进行执法、处理过几次事故,系统都自动记录。

有一部分警用摩托车还成为能够快速移动的电子眼,行驶中,车载摄像头可以主动搜索周边的违法情况。接到上级指令赶往事故现场时,信息系统还可以自动规划最快捷的路线;处理事故时,只要上级指挥员需要,随时可以开启视频直播,将相关警情信息上报至指挥中心;车子停在马路边,系统也不会关闭,继续主动搜索、识别、记录它周围出现的违法车辆;遇有涉牌等严重违法行为时,车载系统会提示骑行交警开展拦截与处置。

“这辆车的智能程度太高了!”陈磊说,车上装配着可视化预警终端、车载T-BOX设备及可主动识别交通违法行为的智能摄像头。有了这些设备的辅助,首都铁骑们无疑已拥有了“最强大脑”。

“铁骑交警”的新式头盔具备蓝牙功能,可连接电台、PDA、车载显示屏和喊话器,实现蓝牙语音播报、一键对讲。交警在骑行过程中,能够清楚接收相关指令和警情信息,实现与各级指挥中心的联络。

遇到有人向警方紧急求助,指挥中心可以“点对点”直接调配警力。在车载显示屏上以地图形式标注需要进行紧急救助的位置,同时还会展示当前道路上的交通流量,给出最优的路线,引导骑行交警及时开展救助救援。

这种来自科技力量的辅助,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人”的力量。在“铁骑交警”模式试行之初,市交管局主要负责人曾和同事们一起骑上摩托车,走遍北京四九城。他们身上的电台就有好几个,一边向指挥中心报告,一边听调度下任务,要自己找路,要记得执法时取得全套证据,要在刮风下雨的时候保证安全……在普通的四轮警车上都得忙活,要是骑着摩托车,那太难了。所以,得想办法真正减轻一线交警的负荷。

解决方案说起来也简单:融合加集成。只是这需要超强的科技力量作为后盾来支持。如今,通过科技手段,市交管局已把全套通讯设备集成于铁骑摩托装备中的一个按钮,按下它,接通蓝牙,头盔上的通讯设备立即启动。全部通讯问题用最新的科技搞定,一个手指能解决的事儿,再也不用麻烦一只手+眼睛了。

大比武为警种融合执法探路

完成好交通领域的任务,就是“铁骑警务”的全部吗?事实上,按照顶层设计中提出的规划,“铁骑交警”今后的发展方向,将远远超出单纯的交警业务。

北五环南侧的一处训练场上,20多名“铁骑”正在绕桩骑行,这是本年度“铁骑交警大比武”的科目之一。

场上的参赛队员来自西城支队。总重约200公斤的摩托车被放倒在地上,交警首先回答了裁判发出的一道司法题目,答对后计时开始。先是徒手将车辆扶起,推着车狂奔60米,再把摩托车停好。之后的考察项目颇让记者吃惊:只见第一名裁判上前撕拽拉扯,阻止交警通过,一套“摆脱”动作后,交警奔到后面的考点,相继使用警用装备,对假人实施制服、控制等步骤。

市交管局战训队的教练蒋健介绍说,发展了一年多,铁骑警务正在向城市管理综合应用方向快速发展。“以前遇到街头治安类警情,交警就算到场了,也很难处置,遇到暴力抗法的,还得要求派出所出警。这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了。北京市公安局现在正在推动‘警种融合执法’,交警是路面上市民们最常见到的警种,一旦遇到某些影响市民安全的突发事件,很可能是交警离得最近,这个时候,就得由我们冲上去。”据蒋健讲,“铁骑交警”遍布全市各个位置,越是在交通高峰期,摩托车的优势就越明显,遇到突发的警情,理应迅速做出反应,能赶得到,能控制好。“如果仅仅只是做到了快,但是到场后不能发挥作用,那就显现不出‘铁骑警务’的优势了。”

权笑宇对记者讲,交管部门将“履行事故快清快处、动态执法管控、临时勤务保障、路面应急处突、警种融合执法”作为“铁骑交警”的核心职能,分别针对不同的任务,对交警进行专项培训。此次为期三周的大比武,是从80名参赛选手中优中选优,第一轮警务实战比武后,晋级的50名交警将参与下一阶段“事故快清快处”比赛;从第二阶段脱颖而出的30名交警,将在北京警察学院接受三天封闭培训,再练“加速急停”“极限轧弯”“高速绕桩”等进阶版的摩托车驾驶技能;进入复赛、决赛后,最终要决出8名优胜者,这些人首先会成为基层“铁骑警务”工作的带头人,同时还有机会成为全市交警的兼职教官,参与到下一阶段的大范围培训之中。

首都铁骑长远发展有保障

成立至今,北京“铁骑”队伍一直保持在800人,月均骑巡里程13万余公里,骑巡时长5200余小时,月均处置事故、拥堵、市民求助等各类路面警情6500余起。“铁骑”见警率、管事率逐月提升。由于“铁骑”反应速度快,据交管局122接警平台统计,因交警到场时间晚而曾经屡屡出现的“同一起事故中当事人多次报警”的情况大幅度减少,每起事故的处置时间比去年显著降低,由此也切实保障了城市路面安全、有序,提升了北京市民的安全感和出行满意度。

1.6万平方公里的面积、2100多万常住人口的北京,800名“铁骑交警”是不是少了一点?记者从市交管局了解到,从2020年开始,北京交管部门在全警范围内展开培训,特别是年轻交警,没有摩托车驾照的,统一要求考驾照,有驾照的,继续磨炼技术。市交管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北京警察学院也专门增加了摩托车驾驶课程,一线换装新式摩托车后退役的车辆被送到警院,供学员们学习驾驶之用。

多年从事警务技能培训的蒋健说,“练警先练长”,市交管局正在想方设法,从基层交通大队的干部入手,让干部们先学会,先练熟。“只有干部们学会了,才能更清晰地了解驾驶车辆的难点、巡逻执法遇到情况时的实际流程及一线交警日常执勤时最急需解决的麻烦。”他说,通过培训和比武,选拔出的青年才俊,将会在带动青年交警的工作中起到极大的作用。“他们是培训的成果,也是我们要给刚入警的青年人树立的榜样,让他们去给新警当师傅,让小同志们从刚刚踏入警营的时候,就有积极、正面的方向,决不能早早地沾染暮气。”

有训练,就会有受伤,特别是摩托车这种相对危险的车种。在做好一切可以做到的防护基础上,目前,北京交管部门对训练中出现的偶发受伤情况已能够做到接受、容忍。权笑宇表示,温室里练不出精兵强将,交通事故不会只在天清气朗中发生。越是雨雪天气,越要趁机强化练兵,只有掌握特殊、复杂环境下的驾驶技能,才能在市民最需要“铁骑交警”的时候,冲得上去,不掉链子。

解决了“能骑会骑”的问题,还得让一线交警“爱骑”。骑上摩托车后立即产生的荣耀感、“骑警”工作取得成绩之后的成就感,虽然确实已经在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显然还不足以彻底解决“爱骑”的问题。权笑宇说,交警也是血肉之躯,冬冷夏热、骑车摔伤、防护服不舒适乃至衣服穿脱不方便影响上厕所等“小问题”,实际都会极大地影响交警骑行的热情。“保障要到位,确保安全,尽量舒适,方便工作,对‘铁骑’中的佼佼者,还要给予足够的荣誉和晋升空间。”他介绍,为此,市交管局首先规范了铁骑装备的标准化配备,配备了骑行服、骑行头盔、骑行靴等装备,以及骑行汗衣、电加热背心等夏季、冬季特殊装备和专门的训练防护用品。新采购的摩托车在出厂时,专门预装车联网、云台支架等高科技设备和座椅、手把加热等舒适性装置,同时利用市交管局现有的与各个科技企业合作的“科技联创中心”平台,根据一线交警的反馈,随时优化装备性能。

“铁骑警务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要有完整、坚强的制度来做保障。”市交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一两年内,北京的铁骑交警总数将增加至1200人左右,对这一新型的警务模式,交管部门正在实践中继续摸索经验,结合北京实际交通情况,不断调整、完善、发展。

专家观点

探索“铁骑+”,全面实现智慧交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警务装备应用培训中心主任陈文杰认为,作为交通管理和服务的一种新型现代警务模式,铁骑警务实现了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技术与交通管理业务有机结合,在北京这种特大型城市,可以通过规划设置铁骑交警的骑巡路线,与交通秩序整顿岗、指挥疏导岗有机融合、互为补充,形成点线结合、重点区域覆盖的网格化骑巡布局,真正实现“全时段、全路段、全人员、全职能”。

铁骑警务的主要优势,我们把它归纳为动、快、灵,不仅可以开展动态执法纠违,主动处置警情,快速消除安全隐患等任务,而且可以完成其他临时性紧急任务,如安全护航、应急保障等,提升市民安全感和幸福感。这还包括铁骑交警的装备、服装,设计醒目、庄严、时尚。

北京车流密集,车间距小,加上胡同多,其实更适合装备小型摩托车,但从今后发展趋势来看,小型摩托车对各项装备的适配程度还不够高。铁骑可不仅仅只是交警骑上摩托车满街转,这是一种系统性的警务活动,车上还需要搭载智能骑行系统,配备可视化预警终端、车载T-BOX设备,才能形成战斗力,充分发挥铁骑警务的特点。小型摩托车的性能目前与各种设备的适配程度不高。全国各地已建成了不少铁骑警务队伍,配备的摩托车车型有1250CC、650CC、600CC、400CC等,以大排量为主。

目前,各地都在探索新的“铁骑+”警务模式,其中深圳交警尝试“铁骑+无人机+5G”组合,福州交警开展“铁骑+拖车”路面勤务,都为首都铁骑警务提供了思路和借鉴。北京铁骑警务应当坚持首都标准,着眼城市交通运行实际,通过科学设置铁骑巡控的骑巡路线、值守点和疏导点,装备智能化铁骑装备,提升“动态管控”“快速反应”“紧急救助”“服务保障”能力水平,全面实现智慧交警,才能更好地为群众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原标题:首都铁骑“四快响应”)

(安然)

(记者:安然)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