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日照市海洋水产资源增殖有限公司经理田玉秋不会想到,一只只肚子圆鼓的膨腹海马,竟能“孕育”出一个5000万元的产业来。

从澳洲海域百米深的礁石区,辗转来到福建省水产研究所,最终在日照市海洋水产资源增殖有限公司的繁育车间生儿育女,这就是膨腹海马的“奇幻漂流”。一只来自澳洲海域的膨腹海马,缘何来到位于黄海之滨的日照“安家落户”?

近年来,随着近岸海水养殖区域逐渐饱和,日照加快沿海养殖“登陆”“出海”步伐,推动海洋养殖业转型升级。所谓“登陆”,就是加快规划建设规模化养殖场。“出海”,就是推动渔业养殖向深远海发展,建设“海洋牧场”“海上粮仓”。水产养殖,对水质、水温、育种技术要求极高。要“登陆”建设规模化水产养殖场,首先得保证能把苗种养出来,实现稳定生产。

隶属于日照市水产集团总公司的日照市海洋水产资源增殖有限公司,承担着一个“探路者”的角色,主要从事海洋水产品种的亲本培养、苗种繁育、海水鱼类养殖新品种研发、科技项目中试、科技成果转化。多年来,该公司先后参加国家、省、市科技兴海项目等几十项科研课题,开发了黄姑鱼、海马、牙鲆等多个优良品种苗种繁育。

2019年,日照市水产集团总公司与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相互之间,开始了一次“认真的打量”。

“相对其他品种的海马,膨腹海马呈现抗病力强、苗种培育成活率高的特点,适合在北方推广养殖。日照气候条件好、水质优良、生物饵料丰富,养殖基地靠近优质海水资源不到200米,而且在20世纪70年代,日照市开展过三斑海马北移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研究并取得成功,具有发展海马繁育产业的基础。”福建省水产研究所2016年开始培育膨腹海马,为实现膨腹海马规模化人工繁育,该所研究员郑乐云先后在全国考察了十几处水产养殖场,最终看中了日照的繁育条件。

日照市水产集团总公司也看到了海马养殖的巨大潜能。据不完全统计,海马作为海洋药源生物,我国每年入药干品海马超过200吨(1亿至2亿尾),消费量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与之相对应的是,由于海洋生存环境变化及过度捕捞,野生海马资源正在锐减。虽然我国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海马人工繁育研究,在多个品种的人工育苗技术方面取得突破,但均未能实现苗种稳定的规模化生产。

“开展海马人工育苗及养殖,既能保护海马野生种质资源,又能解决市场需求。”日照市水产集团总公司果断接住福建省水产研究所递过来的“橄榄枝”。

2020年,日照市水产集团总公司与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签订战略协议,选定在日照市海洋水产资源增殖有限公司基地共同开展海马苗种繁育与产业化推广科技合作。双方共同组建科技研发团队,合作引进膨腹海马亲本10000尾,开展海马规模化苗种繁育实验。

要想让来自澳洲的膨腹海马在日照安家,吃、住是两个关键问题。

譬如,小海马刚出生时,可以依靠体内残余的卵黄维生,从第三天起就需改食细小的浮游生物,但它们不会主动觅食。很多海马宝宝,就是不会“开口”而被饿死的。在自然海域中,海马喜欢生活在珊瑚礁的缓流中,在16—20℃的环境内最适宜繁育。如何在北方营造出一个适宜海马生活的“恒温房”,而且让养殖池的水流一直保持缓慢的速度旋转,又是一个问题。

在研发团队的耐心攻关下,最终,幼海马开口、饵料选投、养殖环境监控、海马疾病防控这些技术难题,逐一得到解决。

“如今,我们已在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膨腹海马人工繁育及养殖规模化,苗种成活率70%以上,6—7个月可实现工厂化养成。”日照市水产集团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焦峰把一块块由小虾制成的饵料投入海马养殖池,饵料甫一入池,那些或慵懒地聚集在一起,或用尾部卷住缠附物锚定的海马,像得到信号一般,纷纷向饵料簇拥而去,很快便集结成群,池中迅速出现了一个个随水流缓慢转动的“海马军团”。

膨腹海马的“奇幻漂流”,仍在继续。今年,在市、区两级政府的支持下,日照市海洋水产资源增殖有限公司将新建面积超10000㎡的海马育种研发中心及产业化示范基地,着力打造北方地区海马育种及供种中心,实现年培育海马优质亲本20万尾,苗种500万尾,养殖商品海马200万尾。同时,加快养殖海马的生物医药及保健产品研发,提升养殖海马的附加值,推进海马养殖产业标准化、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

“目前,还处于繁育阶段,以投入为主。预计今年年底能实现种马和商品马的大批量销售,明年年产值能达到5000万元以上。”田玉秋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