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下午“国际档案日”到来之际,杨洪祥把自己的作品、手稿和拍摄的数百幅反映深圳初创时期特区建设的老照片捐赠给了深圳市档案馆。从他位于卓越城的公司步行去档案馆,61岁的杨洪洋走得比同行的人快许多。杨洪祥说,“我来深圳已经40年,脚步永远都是这么快。”

1961年出生的杨洪祥曾经是一名基建工程兵,1982年来深圳参加特区建设,作为一名部队专职新闻报道员,他留下数百幅基建工程兵建设特区拓荒的珍贵历史照片。

1983年,两万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深圳,他被分配到深圳市建委办公室担任新闻秘书,并考入深圳市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大专班读书。不过他的理想是做一名新闻工作者。1988年,《深圳青年》杂志创刊,他决定舍弃安稳的机关工作,参与创办这份从零开始的新杂志。

“1993年我32岁,在《深圳青年》杂志做副总编、副社长,我的主要任务是为《深圳青年》建设当时中国青年报刊界最大的大楼。”杨洪祥告诉记者。

2003年,杨洪祥离开媒体干起建筑“老本行”,从一开始就投入到生态住宅项目的开发和绿色建筑的认证。杨洪祥开发的桐林花园是深圳第一个获得绿色建筑认证的住宅项目。2017年,杨洪祥个人和开发的项目分别获得国家住建部授予的“全国绿色建筑创新一等奖”,目前还担任深圳市房地产行业协会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主任。

杨洪祥也用自己的方式回馈这座城市,2021年,他把自己拍摄的600张历史照片原始胶片底片无偿捐赠给新华社国家照片档案中心收藏和传承。他同时将这些自己拍摄的所有老照片高清版本捐给深圳图书馆、深圳博物馆和档案馆等公共媒体部门无偿使用。此外他积极参与到深圳红树林湿地保护以及深圳水域搜救志愿者协会等公益事业,今年还被龙岗区摄影家协会推选为荣誉主席,决定再次拿起相机记录特区的第二个40年……

尽管已过花甲之年,杨洪祥在深圳这座城市却从未停下脚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