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日报记者从日前召开的期货服务乡村振兴(河南)论坛获悉,在河南省财政厅与郑商所共同支持下,2022年度河南省花生“保险+期货”试点项目正式签约落地,预计将为河南省桐柏县、兰考县等7县(市、区)40万亩花生提供有力的价格保障,这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油料作物“保险+期货”试点项目,也是覆盖县域最多的“保险+期货”试点项目。
发挥财政金融支农协同效应
(相关资料图)
当前,外部经济形势依旧复杂多变,国内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此背景下,稳住农业发展基本盘对稳宏观经济大盘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河南是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具有极端重要性。
“金融支持‘三农’发展具有广阔的空间。”河南省财政厅厅长赵庆业表示,为探索出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农业保险发展路子,河南省财政厅不断进行模式和产品创新,2020年,联合郑商所开展了苹果“保险+期货”试点,当时在国内尚属首次,近两年又开展了花生“保险+期货”试点。
据了解,目前,花生是河南省继小麦、玉米之后的第三大面积超千万亩农作物,也是第一大油料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180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500万吨以上,分别占全国的1/4和1/3。
2021年,河南省财政厅和郑商所联合在桐柏县、正阳县、开封市祥符区三地开展花生“保险+期货”项目试点,总承保面积19.30万亩,折合花生现货4.25万吨,承保货值接近3.7亿元,为助力河南省优质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农业保险+”的保险、期货(权)等金融工具联动模式作出了积极尝试。试点覆盖的586个村,原贫困户占比90%,项目总赔付1529万元,亩均赔款约79元,户均赔款约784元,为19496户参保农户的花生销售收入保驾护航,助力试点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财政支农的效应和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优化花生“保险+期货”试点模式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22年度河南省花生“保险+期货”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在2021年三地基础上,新增邓州、内乡、兰考、宜阳4个县(市),预计承保种植面积比2021年增加一倍,每亩的保额从457元提高到2244元,预计将有效提振花生种植户防险抗险的信心,实现政府、企业、农户等多方共赢。
“今年花生‘保险+期货’项目,将为河南花生产业配备‘稳定器’和‘安全带’,使河南花生产业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刘保仓表示。
据了解,近年来,郑商所积极与省级财政部门对接合作,财政金融支农协同效应进一步显现。今年河南省花生“保险+期货”试点项目将由省财政、县财政、郑商所三方共同进行保费补贴,其中财政支持力度居全国前列。
记者注意到,今年郑商所在发挥期货功能助力油料产能提升方面着重发力,一方面加大花生“保险+期货”投入,扩大项目覆盖面、惠及更多农业经营主体,试点区域从河南省扩大到山东、辽宁两省;另一方面探索模式优化升级,在价格险基础上尝试开展收入险,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更加全面的风险保障。
服务油脂油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郑商所理事长熊军表示,郑商所始终把服务乡村振兴作为必须扛稳的政治责任,目前已上市涉农期货、期权产品18个,覆盖粮、棉、油、糖、果、农资等行业领域,努力打造重要农产品的定价中心,为农业产业链相关主体提供更优质的风险管理平台。同时,作为我国中西部唯一的期货交易所,郑商所紧抓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主动融入河南区域发展。尤其是去年2月上市的花生期货,成为郑商所助力河南特色农业发展“新抓手”。
据介绍,花生期货上市一年多来,整体运行平稳。2022年上半年,花生期货日均成交量13.97万手,日均持仓量14.91万手。同时,产业企业参与度不断提高,在全国贸易和消费前10名的企业中,分别有8家和9家参与,产业企业通过合作套保、基差贸易等方式降低价格波动风险、锁定生产经营利润。
与会人士称,花生期货市场规模的稳步扩大,将促进油脂油料产业与资本的对接,优化产业资源配置,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效率。同时,花生期货上市后,食品厂、出口商、油厂等参照花生期货交割标准定价、定等级更具有透明性与权威性,市场需求对上游种植品种与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正不断显现,有利于提高我国油料生产的整体质量。此外,菜籽油和花生期权将于8月26日在郑商所上市,预计将为花生产业链企业提供更加丰富的风险管理策略,服务油脂油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