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8月26日,在第19届上衍有色论坛中,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金银分会副秘书长靳湘云表示,今年是上期所白银期货上市的十周年,在这十年间,白银产业经历了结构调整,步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个过程中,白银价格也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剧烈波动,应时而生的白银期货对产业转型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驾护航作用。

看向中国白银产业的发展周期,从生产层面来看,首先是1949年到2000年,是白银产业的前期积累期,主要从政策法律法规、产业基础建设等层面搭建产业架构;2001年到2012年,是白银产业的高速发展期,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制造融入国际市场,中国迅速成为“世界工厂”,这期间白银产能和产量迅速扩张;2012—2017年,进入白银产业的徘徊期,政府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叠加供给侧改革,产业内部出现分化,部分产能增速放缓;从2017年至今,白银产业进入结构调整期,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从深加工层面来看,1978年到1999年,是白银深加工产业的前期积累期,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民营企业异军突起,终端的全面市场化、规模化为白银深加工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000—2009年,是白银深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期,随着白银“统购统销”政策的取消,白银市场的开放促进了生产、流通、贸易、深加工的整个产业链的蓬勃发展;从2010年至今,白银深加工产业进入精益化、国产化时期,受消费、投资等因素推动,白银深加工技术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品逐渐从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核心产品的国产化率不断提高,自主知识产权量价齐升。

看向白银产业的发展趋势,靳湘云表示,在生产端,大型冶炼企业在技术进步的过程中,冶炼规模不断扩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高,支持白银的生产规模和集中度持续提升,目前我国白银精炼的产能和产量均已雄踞世界第一。除传统的产银大省外,在资源量丰富的地区,如内蒙古、广西、福建等省,正成为新的治炼产业布局的重点省份。2021年,白银年产量超过1000吨的有四家企业,前十家企业产量合计在总产量中的占比超过40%。在消费端,我国白银消费在过去十年中呈现出健康增长的态势。这其中,工业用银占比快速提升,在2021年达到总消费占比的89%,这里面光伏领域用银占比达到31%,拉动了整体消费的增长。

看向“十四五”期间,她预计原生铜铅锌行业的平稳发展,将保障白银供应的稳定。而在需求端,传统产业的精益化发展与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性发展并驾齐驱。光伏、新能源车等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将积极拉动白银需求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内贵金属衍生品市场的不断丰富,我国也建立形成了以白银现货市场、期货市场和银行柜台市场为主的多层次白银市场体系,在白银行业资源配置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看向当下,白银产业链期货参与程度很高,中上游大型冶炼企业都会通过期货市场进行白银套期保值操作,而贸易商基本都会使用白银期货进行套保。实际上在白银产业链中,贸易商承担了对购销两端进行风险对冲的重要任务,上下游企业都是间接通过贸易商实现风险转移。最后她认为,未来白银产业链利用期货套保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