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会源源不断地为“三农”发展提供支撑,推动乡村振兴。
郑商所自2013年开始定点帮扶河南省桐柏县,9年来累计投入帮扶资金6188万元,同时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引进行业帮扶资金2200余万元。2022年,郑商所进一步加强行业帮扶资金引入,前三季度引进30家行业单位投入帮扶资金609万元,通过统筹谋划帮扶项目,有效形成行业帮扶合力,共同助力桐柏产业兴旺发展。8月,郑商所组织开展“情系桐柏山 深入淮河源”活动,郑商所主要负责人带队赴桐柏深入调研,指导、推进定点帮扶桐柏产业振兴等工作。
(相关资料图)
郑商所按照“产业人才培训+支持特色产业+助力推广宣传+拓展销售渠道”的产业帮扶体系开展帮扶,持续培育扶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郑商所推动安棚镇李湾村打造“十里茶香十里菌”产业带,支持建设了安棚镇李湾村党群服务中心、有机茶园生产道路等项目,促进党建与产业融合发展,激发安棚镇茶叶、香菇等特色产业活力,改善群众生产出行条件,降低村民发展茶叶、香菇种植产业的劳动力成本,助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围绕李湾村党群服务中心,引导行业机构援建了5个高标准香菇种植大棚、电商直播间、党建广场和路灯等配套设施,形成了行业帮扶的规模效应和典型示范效果。
“毛集镇光武村广大群众种植冬桃的热情空前高涨,目前群众自发种植冬桃1000余亩,亩均收益8000元以上。”毛集镇党委书记安可军告诉记者,2022年2月郑商所引入方正中期期货、新湖期货、英大期货等机构,投入帮扶资金建设光武村冬桃基地水利灌溉设施,解决了光武村冬桃基地遇到的难题。固县镇大石坡村以浅山丘陵为主,土壤肥沃,种植桃树是该村的特色产业,已有种桃农户73户,其中21户为脱贫户。郑商所引入安粮期货、国海良时期货,支持大石坡村对种桃基地进行升级,充分发挥出生态条件和资源禀赋,打造大石坡桃花源乡村旅游景点,春季赏花,夏季品桃,有效带动了当地旅游休闲业发展,推动“红桃子”成为群众创收致富路上的“金果子”。
该县埠江镇付楼村党支部书记李健凭其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精神,先后当选全国自强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出彩河南人”感动中原年度人物,和乡亲们精心谋划着付楼村的产业振兴前景。针对付楼村的发展需求,郑商所援建了电商直播间,支持建设技能培训讲堂,引入国信期货帮扶建设有机蔬菜育苗示范园,助力付楼村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另外,郑商所引导五矿期货、兴业期货、华泰期货、华金期货、中原期货、国贸期货、宝城期货、津投期货、福能期货、光大期货、国富期货、海证期货、银河期货、兴证期货等机构凝聚帮扶合力,支持桐柏县茶叶、羊肚菌等特色产业兴旺发展,引导广发期货、金瑞期货、中信建投期货、第一创业期货、浙商期货、海通期货、长江期货、建信期货、大陆期货等机构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群众幸福感。
与此同时,郑商所进一步深化消费帮扶,提升特色产业市场竞争力,支持桐柏县广电中心建设助农电商直播间,并推动东吴期货、东吴证券、国元期货、大地期货等机构,支持毛集镇湖光村、安棚镇李湾村、城郊乡吴湾村、新集乡磨沟村建设电商直播间,打造平台助力产业链条延伸,推进直播带货,带动农户增收。
另据了解,郑商所结合员工食堂日常需求等,采购桐柏县特色农产品192万元,举办桐柏农产品线下展销活动,并组织多次线上直播活动,推介桐柏特色农副产品,推动了消费帮扶,帮助销售农产品370万元。
花生作为桐柏县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是该县农民致富的重要经济来源,全县花生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34万亩左右。郑商所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挥期货市场功能作用,将桐柏县作为花生“保险+期货”试点的实验基地,支持桐柏县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郑商所联合河南省财政厅开展花生“保险+期货”试点,在桐柏县投入500万元,引入省市县三级财政配套支持204万元,保障8745户花生种植户稳收增收。2022年,郑商所在桐柏县继续扩大覆盖面,投入700万元开展花生“保险+期货”试点,引进省级、县级财政资金170万元,为1万余名种植户10万亩花生提供风险保障。
此外,郑商所积极引入期货公司在桐柏县开展花生“保险+期货”,探索多渠道、市场化运作机制,打造期货服务乡村振兴的“示范田”。2022年以来,郑商所引入中信期货、国投安信期货、新湖期货、国信期货、格林大华期货、方正中期期货等机构开展花生“保险+期货”,对郑商所花生“保险+期货”项目形成了有力补充,进一步扩大了惠农范围。
“参与‘保险+期货’试点,农户每亩花生只需10元保费。”桐柏县丰果花生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长松介绍,今年当花生期货价格低于保险保障价格时,参保户就会得到相应的赔偿,相当于提前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凝聚期货功能服务乡村振兴合力,郑商所创新乡村振兴服务方式,在桐柏县举办两期“期货服务乡村振兴论坛”,搭建了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产业企业等共同“唱戏”的跨界平台,从不同层面和角度研讨服务产业振兴、区域振兴的议题,培训政府、产业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200余名。(系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