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广期所诞生全球首个工业硅期货。工业硅期货和期权不仅是广期所交易的首个品种,也是国内首个绿色能源品种。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主力军,工业硅作为光伏制造最核心的原材料环节,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A 原料价格上涨

给整个行业带来压力


(相关资料图)

作为国内首个新能源金属期货,工业硅(Silicon Metal)期货产品的推出,在助力企业应对价格波动风险、完善贸易定价机制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对于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意义重大。

工业硅又名金属硅、结晶硅,是由硅石经碳质还原剂在矿热炉中还原所得。工业硅是多晶硅的基础原材料,而硅料价格走势则是当下光伏行业最关心的话题。

今年以来,受供需失衡等因素影响,硅料价格一直处于上行区间。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下称硅业分会)8月公布的数据显示,硅料价格最高已触及31万元/吨,相比2021年年初约8万元/吨上涨近三倍,几乎是两年前的四倍,价格的上涨一直维持至11月中旬。

眼下硅料已步入降价通道。11月25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多晶硅致密料均价报30.6万元/吨,环比下跌0.6%,为年内首降;12月2日报29.35万元/吨,环比降4.1%。

在硅料价格的下行过程中,下游企业对于工业硅原材料的价格变动变得更加敏感。

工业硅价格波动剧烈给企业经营带来了风险,下游需求难以得到保障。协鑫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作为大型硅料企业,对工业硅价格的大涨大跌深有感触。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工业硅是公司生产多晶硅产品中的主要原材料,我们的成本会对工业硅价格更敏感。一方面,工业硅大幅上涨将会显著增加公司的生产成本,从而挤压公司的生产利润;另一方面,价格拉涨往往是供给端出现瓶颈,可能影响公司原料保障,进而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

期货日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硅业巨头也难抵御工业硅价格的大起大落。“价格波动大严重影响着生产商对产能的合理计划及库存的平衡定位,也影响着下游产业的生产稳定性,直接或间接阻碍整条产业链的健康持续性发展。”合盛硅业董事长罗立国说,工业硅产业面临不少痛点,在国家实现“双碳”目标及能耗双控的背景下,目前我国工业硅产业仍处于低成本竞争的发展阶段,众多落后产能尚未出清,缺乏统一、公开、透明、权威的市场价格环境,企业生产经营正面临着生产成本持续攀升、市场价格波动性大、技术改造升级以及扩产资金短缺等诸多困难和挑战。

据统计,2017—2021年,工业硅现货市场价格年化波动率分别为10.31%、5.66%、5.50%、7.70%以及49.64%。面对近年来不断扩大的价格波动,众多产业企业对利用期货工具定价和管理风险的诉求愈发强烈。

B 长单并不能实现

企业的无风险对冲

9月,晶科能源和通威股份同时公告,双方签订长单销售合同,2022年9月—2026年12月,晶科能源将向通威股份下属子公司采购约38.28万吨多晶硅产品,预计销售总额约1033.56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晶科能源半个月内签下的第二份千亿级别的多晶硅长单合同。

就在11月,大全能源也发布公告称签逾800亿元长单,未来5年向隆基绿能销售25.13万吨多晶硅料。由于硅料的大涨,企业迫切需要避险工具,于是企业把避险诉求转向签订长单合同。记者据上市公司公告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硅料上市公司至少已经签订了12笔硅料销售长单,其背后反映了硅料产业链下游企业为了控制风险与成本,通过长单方式提前锁定上游硅料产能。

“今年为何签长单的企业猛增?签订长单能规避风险吗?”中信建投期货首席研究员王彦青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多晶硅企业大量与下游签订长单,主要是因为一段时间以来多晶硅始终呈供应偏紧的状态,部分下游企业为了规避无料可用的风险,进行了大量锁定买量的操作。但是从目前签订的订单模式来看,通常都是锁量不锁价的订单。在这样的模式下,下游企业可以通过此类订单达到保供的目的,不过价格波动风险依然存在。如果多晶硅供应持续偏紧,价格上涨,下游企业同样会承担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锁量不锁价的这种长单,并不能够规避所有的风险。

王彦青进一步解释,在没有期货工具避险的情况下,企业面临供需失衡时可采用的手段十分有限,若产品价格出现下跌,企业要么认亏销售,要么只能等待价格企稳。但若价格持续下跌,等待价格回暖一方面使企业库存积压,资金流面临压力;另一方面库存商品的贬值风险亦在持续加大。而在上涨时期,下游企业同样也面临类似的难题。

C 传统的工业硅定价机制亟须改变

我国工业硅产能呈逐年递增趋势,2010—2021年,我国工业硅产能从275万吨上升至499万吨左右,年复合平均增长率为5.57%。

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工业硅生产企业总计约220家,民营企业占主导地位,呈现产能产量分散的特点;中小企业占行业多数,超过一半的工业硅企业产能低于2万吨,90%的企业产量在2万吨以下。

云铝股份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个别企业外,工业硅行业整体呈现显著的“小散弱”特征,企业核心竞争力较弱,生产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市场虽处于充分竞争的状态,但由于投资成本高及企业分散,行业整合困难,中下游企业难以介入上游。

当前的现货市场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缺乏远期价格锚点,造成短期供应不稳定。”厦门国贸有色矿产董事长谢海粟告诉记者,目前现货市场采销区域分布较广,贸易企业超百家,生产企业超220家,其中超98%的生产企业为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因于工业硅根据应用领域可分为冶金硅和化学硅,具体细分的规格品种较为繁杂,各生产企业由于缺乏远期的价格指导和市场供需情况的分析,往往根据当前的市场情况和偏好来安排生产计划,非常容易造成供应端的“羊群效应”,短期供应量变动较大,时常规格间错配,明明总产能足够支撑下游产业发展,但却经常性出现供给短缺的情况。

“贸易模式落后,缺少风险对冲手段。现货市场定价不合理,这是当前工业硅贸易环节遇到的最大问题。”谢海粟说,传统的工业硅贸易以协商定价为主,签订合同后工厂以未来1—2个月内生产的货物进行交付。由于缺乏远期对冲工具,供需双方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做市场博弈。当市场出现突发情况的时候极易引起现货价格的剧烈波动,同时现货市场缺乏合理定价机制会进一步放大波动。这种情况在2021年尤为突出。2021年7—8月,工业硅价格短时间内从3万元/吨暴涨到超过7万元/吨。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工业硅价格快速上涨的时候,整个工业硅供应端也出现了大面积的违约事件,一度波及整个硅能源产业,以至于下游有机硅和多晶硅行业因严重缺乏原材料也跟着暴涨。对于硅能源产业的开发和应用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另外,大量的出口合同违约也在国际上造成了比较恶劣的影响。

据了解,我国工业硅的产量占全球总产量近八成,但缺少全球话语权。2021年中国工业硅产量321万吨,占全球工业硅产量的78%。除中国市场外,海外工业硅消费来源有大半来自于中国市场的出口,但在海外工业硅市场报价中却用英国金属导报(Metal Bulletin)、英国商品研究所(Commodity Research Unit)等国际机构公布的价格指数作为定价基础,鲜有中国企业的定价空间。

“关于工业硅的现货定价,现货市场中主要有三种定价方式:第三方定价、随行就市和招标定价。”云铝股份副总裁宁德纲说。

“传统工业硅出口贸易定价方式主要包括月度、季度、年度招标几种方式。月度、季度的招标一般采用固定价格锁死,外商招标后国内贸易商集中报价议价后由外商最终敲定中标价。年度招标则是采用网站公式定价签订全年供货合同。受限于网站价格存在滞后于市场、易受人为干扰、不报价并无实际成交等各种问题,并不能很好地反映真实的市场,所以工业硅出口贸易的定价权基本上握在外商手里。”谢海粟说。

据了解,在散货交易中较为普遍的是以第三方价格作为议价的参考,尤其是在工业硅生产商和贸易商、贸易商和中小型铝合金企业中使用较多。一般长单多以第三方价格(如月均价)加固定价差的方式作为价格公式,这种结算方式有机硅、多晶硅和大型铝合金企业使用较多,适合生产稳定且对原料有特殊要求(如微量元素的含量)的用户。国内有机硅和部分国外用户较多使用招标模式。从产业定价方式来看,第三方价格影响偏大,缺乏统一、公开、透明、权威的市场价格。第三方多为资讯网站报价,受龙头企业影响较大。

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教授汤珂认为,应把握制定交易规则主动权,建设工业硅的国际定价中心。我国是工业硅的生产和消费中心,由于受制于其他国家的定价基准,存在实际贸易和定价能力上的地位错配。率先在全球推出工业硅期货,掌握制定期货交易规则的主动权,也就掌握了硅期货的定价权,可以将我国的生产和贸易优势转化为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议价话语权。针对工业硅期货这一全球创新品种,需要根据既有经验制定更加全面、完善的交易规则,吸引全球投资者参与,助力我国成为工业硅的国际定价中心。

D “硅期”上市助力企业稳经营

作为硅能源产业链上游最核心的原材料,工业硅在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工业硅产业发展中也面临阶段性供需错配、成本波动较大等诸多现实问题,产业希望借助工业硅期货发现价格、管理风险,进而保障硅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并通过期货市场更好地参与全球工业硅市场定价。

一位企业人士告诉记者,“工业硅价格的大起大落,严重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相比其他有期货工具的产业,工业硅产业的风险敞口无法规避,工业硅期货上市可以稳定企业的经营”。

目前硅的产业链,尤其是前端的工业硅的生产环节,甚至终端的贸易环节像铝合金的上中下游都存在大量的中小企业,它们的抗风险能力相对是比较弱的,像去年工业硅价格大幅波动时,中小企业经营风险明显增加。

“此时,工业硅期货上市可以给产业链企业带来清晰透明的价格信号,有利于产业企业合理规划生产,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同时,现货企业也可利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管理价格波动风险。对于部分企业来说,参与期货交割还能拓展采购销售渠道,帮助企业稳定生产经营。”协鑫科技相关负责人说,总之,工业硅期货的上市,有利于相关企业控制成本、锁定利润,为企业平稳经营增加新的抓手。

“工业硅期货上市补充了现货市场的风险对冲工具,对上中下游企业来说,能够更好地防范现货价格敞口风险,在行情波动剧烈的情况下,有利于企业平滑收益曲线,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企业通过套期保值、基差贸易及其他场外衍生工具,提前锁定利润、安排生产,将时间和精力重点用于生产运营,降本提效。避免出现没有合理价格引导下的扎堆生产、供需错配情况,优化工业硅产业链整体运行效率。”谢海粟说。

工业硅期货上市后还有望推动产业升级。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会长赵家生表示:“在国家‘双碳’战略推动下,工业硅需求也将持续增加,一些有实力的企业也将跨界进入工业硅行业,助推整个工业硅产业优化和升级。”

在上述受访人士看来,上市工业硅期货有助于“硅能源”产业链中的光伏、有机硅等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双碳”等国家战略目标实现,加快我国能源转型步伐。同时,工业硅期货上市亦可以服务中小企业及民营经济,对助力工业硅相关企业锁定价格、稳产保供、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E 扩充交易策略,丰富风险管理工具

“近年来工业硅价格波动剧烈,通过上市衍生工具服务工业硅行业健康发展,对于推动我国‘硅能源’市场化改革、保障我国工业硅产业稳定运行意义重大。”赵家生称。

工业硅期货、期权获批上市,有助于增加硅产业链的风险管理工具,提高行业的风险管理水平,丰富有色及铁合金板块的交易策略。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工业硅期货和期权同步上市,让相关企业在对冲风险上有了更多的选择。

“工业硅期货、期权上市后,首先扩充了跨品种交易的策略类型,无论是与有色板块的电解铝套利,还是与铁合金板块的硅铁套利等,都让投资者有了更多的选择。另外,有助于投资者寻找更多的交易策略,比如现货商可以选择对冲现货层面的价格波动风险,而投资机构可以根据对未来基本面的判断来寻找月间套利机会等。”国泰君安期货工业硅研究员张航说。

工业硅期货、期权上市,将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套期保值工具,也更便于在实体企业进行推广。“单一的期货套保模式操作难度高,需要较高的专业度,不利于初次接触衍生品市场的实体企业进行操作,而期权模式相对更容易理解,且能够与期货之间组合形成多样化的套保方式,实体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的基本情况以及风险偏好设计出更加适合自己的套保方案。”王彦青说。

在上述受访人士看来,期货、期权上市有助于实体企业组合套保方案的实践,更好地满足企业个性化的风险管理需求,同时也有助于促进两个市场的流动性提升。另外,企业还可以通过期货市场拓宽采购和销售的渠道,抑或通过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的业务,实现降本增收。

产业企业对工业硅期货、期权的上市充满期待。一方面,有助于将我国在全球工业硅的主体地位转化为与之相匹配的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在当前价格波动相对放大的背景下将为实体企业提供价格风险管理工具。此外,上市工业硅期货,将有利于光伏及有机硅企业规避价格波动风险,保障“硅能源”产业稳健发展,对于推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达成亦具有显著意义。

具体而言,当前国内工业硅行业存在着三个主要的痛点:第一个是行业格局以民营企业为主,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第二个是行业特点容易造成阶段性的供需矛盾,使得价格波动幅度相对较大;第三个是市场定价机制较混乱,价格体系亟须进一步完善。在业内人士看来,工业硅期货将为市场提供公平、公正以及公开透明的定价标准,为企业提供更多、更完善的风险管理方案,并进一步保障工业硅产业的稳定运行。

在上述受访人士看来,工业硅期货不仅有利于完善贸易定价模式,增强产业链韧性,巩固我国全球最大工业硅生产、消费和出口国的龙头地位,形成反映我国产业体量的工业硅国际贸易的“中国”价格,还有助于稳定和改善硅目前面临的结构性问题,稳定和改善工业硅供给,增强产业链韧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上游硅价急速上升导致的供需错位,有助于我国“绿色”产业稳健发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