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的评价,国内外各类排名并不鲜见。在上海,经过5年多努力,面向全部62所高校的分类发展体系已构建形成,各显所长的高校分类评价模式初步健全。
“分类评价的目标不是排行榜,而在推动高校从‘一列纵队’向‘四列纵队’发展。”昨天,在市教委举行的相关发布会上,全程深度参与的上海高等教育督导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薛明扬说,这不能理解成从“一张榜单”变成“四张榜单”。
四列纵队怎么分怎么评
四列纵队,怎么分?按照人才培养主体功能和承担科学研究类型等差异性,评价体系将高校划分为“学术研究、应用研究、应用技术和应用技能”四种类型。其中“学术研究型”高校以培养学术研究人才为引领,“应用研究型”高校以培养应用研究与开发人才为重点,“应用技术型”高校以培养专门知识和技术应用人才为主体,“应用技能型”高校主要培养专科层次的操作性专业技能人才。目前学术研究型高校有13所,应用研究型高校有10所,应用技术型高校有17所,应用技能型高校有22所。
与之相对应,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四套,均设办学方向与管理水平、办学条件与资源、办学质量与水平、办学声誉与特色4个一级指标,办学方向、管理水平、师资队伍、教学资源、支撑平台、科研项目、学科专业、创新成果、国际交流、社会服务、办学声誉、办学特色等二级指标。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三级指标的名称、权重和内涵上。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为了立体评估学校发展情况,在数据积累基础上,评价视野不断拓展。除原有的综合评价外,还开展增值评价、效益评价。前者评估学校发展的“加速度”,也就是学校自己和自己比,纵向看各项指标增速;后者则呈现“均量”水平,指在“生均”“师均”“学科均”“专业均”等单位体量下的高校发展数据水平。
哪家整体强哪家增值快
至今,在上海较早开展的高校分类评价已进行3年。哪些高校崭露头角?
从综合评价看,传统强校综合实力依然强大。从增值评价看,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商学院、上海公安学院、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等学校,发展劲头很足,发展成效明显。从效益评价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公安学院等特色学校优势凸显。
上海海事大学是“效益评价”中领先的高校之一。“对大学来说,办学定位非常重要,学校在这方面曾有过摇摆。”校长陆靖说,在分类评价体系中,学校将其作为引领,对标应用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坚持强化海事特色与实力,采取非对称赶超战略,调整优化资源投入。据了解,2020年上海海事大学居US News世界大学工科排名第431位,较2018年上升120位。在Scopus排名中,港航物流学科领域连续保持全球第一。该校连续牵头发布《南海航行状况研究报告》,填补南海水域船舶交通研究空白,为南海航行状况提供科学判断依据和结论,推动国际海事组织亚洲海事技术合作中心落沪,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助力。
评价结果推进科学治教
值得一提的是,为使分类评价结果有效转化为改革发展实践,逐步加大数据共享力度,每年都会针对政府部门和高校打造不同的研究分析报告。
市教委总督学平辉透露,2020年,针对62所高校提供了每校分析报告。分析报告中不仅有同类型学校间的横向对比分析,还有学校三年结果的历年对比分析;不仅有总体情况分析,还有单项指标分析;不仅有分析结论,还有改进建议。通过举办沙龙、评选案例,促进高校经验交流。
评价研究结果已在政府层面得到多方面运用。上海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遴选的主要依据,就是2018年上海高校分类评价结果。每年的市属高校内涵建设经费分配、高校党政负责干部考核、高校绩效工资分配动态调整,也都与年度结果相关。
“评价结果不会影响日常办学经费。”薛明扬说,各个领域情况不同,并非一步到位一刀切的硬挂钩,而是寻求分类评价过程和结果更有力地推进科学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