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记者获悉,兰大图书馆近日正在紧张有序的对馆藏《中华再造善本》丛书进行编目。《中华再造善本》包括一、二两期,共计1300余种、2300余函、13400余册件,是我国“中华再造善本工程”(2002年开始实施)成果出版物。

“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由当时的财政部、文化部共同主持,国家图书馆具体承办,集中了国内一批顶尖学者共同参与。该工程的实施旨在通过“再造”珍稀古籍善本,使之化身千百,分藏于多地公私藏家,确保珍贵文献得以安全传承,并得到广泛传播和利用,更好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再造善本工程”分为五编进行,自唐迄清分为《唐宋编》《金元编》《明代编》《清代编》《少数民族文字文献编》,每编下以经、史、子、集、丛编次。2005年,教育部实施了“《中华再造善本》进校园”计划,购买并向100所高校赠送了全套文献,兰大图书馆也在受赠之列。2005年至2007年、2013年至2014年,兰大图书馆受赠文献先后分10个批次陆续到馆。由于种种原因,文献到馆后未能及时编目,长期存放在古籍阅览室。

据了解,本次编目工作由该馆文献编目部和特藏服务部合作开展。鉴于文献数量巨大,搬挪不易,系统编目工作在编目部进行,实物加工则在古籍阅览室进行。为了方便工作的开展,该馆还先期从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共享了目录数据,供编目部直接使用。

古籍阅览室文献加工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首先将文献下架,随即对文献题名、内装具数量、册件数量进行核对,并用编有序号的预制浮签(含纯序号签和序号+题名+内装具数签两种)标贴每一种文献,最后对全部文献进行整序。

第二步是对文献加贴条码,并根据编目进度分批次加贴书标。目前正在进行的是入藏时已经拆封并钤拓藏印的一期文献,二期文献尚未拆封,待一期文献全部完成加工并剔除浮签依序排架后才能接续,届时须新增拆封和钤印环节。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