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政策支持下,国内大豆稳产增产效果显著。往年中央1号文件多次提出“稳定或提升大豆生产”,成效显著:2022年国内大豆产量首次突破2000万吨,创下历史新高。2023年中央1号文件,延续前期大豆稳产增产的产业发展规划,再次提出:加力扩种大豆油料、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通过扩种、新农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粮豆轮作、生产者补贴、保险等多种方法和途径来实现大豆稳产扩产。此外,今年1号文件还提出:加快培育高产高油大豆等新品种,除了可以助力大豆生产之外,还可以增强国产大豆压榨产油的用途。同时,今年1号文件也提出:深入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这是首次从大豆副产品豆粕角度提出调整,预计对于豆粕减量使用具有指导意义。

稳定和提升国内大豆生产,具有现实意义。1)可以减少对外进口大豆依赖度。中国大豆需求快速增长,但生产下降,致使进口需求快速增长。国内大豆生产恢复,可减少进口大豆依赖程度。2)可以减少对美豆进口依赖度。巴西大豆生产稳定性高于美豆,因其主要依靠种植面积的增加,天气不确定性带来生产不稳定性影响减轻。美豆生产若不依赖种植面积扩张,则需要依靠科技进步来提升单产、消除天气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目前而言,技术因素尚未带来美豆单产跨越式发展,美豆生产仍处于不稳定状态。全球大豆定价仍以CBOT大豆期货合约定价,CBOT大豆期价受到美豆生产不稳定性、美豆库存调整的影响较大。我国可通过减少部分美豆进口、减轻美豆库存压力,规避美豆生产不稳定性和价格波动性。3)可以增加国产大豆竞争力。① 加工商可以综合运用国内外市场生产。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的压榨利润会随着供需情况发生变化。对于大豆加工商而言,可以综合运用国内外市场,选择加工成本相对低廉的原料,降低成本、改善利润。② 国产大豆用途可以扩大,无须舍弃压榨用途。目前大豆需求仍以压榨需求为主,食品需求占比较少。若将国产大豆用途仅局限于食品大豆,那么国产大豆需求数量和增幅预计有限。若不能依靠市场机制解决国内大豆需求问题,则只能通过储备来支撑大豆需求。储备主要用来调节阶段性供需矛盾,大豆生产的最终目标并非用作储备,大豆生产还是需要通过市场需求去消化,否则难以持续,所以国产大豆的用途可以考虑扩大,无须舍弃压榨用途。③ 增加国产大豆竞争力,兼顾品质定价与数量定价两种机制。国产大豆所期望的品质定价机制依然受到数量定价机制挑战。可能的原因,大豆及制成品具有同质性,不同品种和品质之间并没有完全的差异性,此时国产大豆若仅依靠品质定价,一方面,无法阻止市场自发的替代现象、“优质高价”难以持续;另一方面,大豆市场规模可能也会缩小,“优质高价”增加原料成本、只能适用于部分以品质定价的市场。当国产大豆实现稳产增产之后,可以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兼顾品质定价与数量定价两种机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上述内容在任何情况下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文章来源:国泰君安期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