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几日双焦连涨五日,2月20日焦煤收于1925元/吨,上涨2.18%;焦炭收于2859.5元/吨,上涨1.71%。焦煤在宽幅震荡中走出盘面五连涨的局面,透露出市场预期部分兑现释放了积极信号。

近几年来,焦煤均处于供需不平衡的阶段,供不应求推高焦煤价格,而2月以来,澳煤、蒙煤的进口量预期逐渐追平这一供不应求,在供给增加和需求增长的步调中找到新的平衡。焦煤供给增量一方面源于澳煤的重新通关,自海波因特港(Hay Point)启程的装载约7.2万吨澳煤的散货船“Magic Eclipse”号于2月8日晚间抵达湛江港口,低硫、低灰的澳洲优质主焦煤在禁令前曾是国内炼焦企业的重要补充,此番重新进口的澳煤对国内焦煤市场的冲击除自身的数量外,更重要的是其代表的进口格局或将有所改变。另一方面源于蒙煤的高位通关,2023年1月共通车16597车,较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4509车,增幅达694.86%,其中1月日均通车692车/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605车,增幅达695.4%。加上于2月9日正式开启蒙煤线上竞拍,对蒙煤未来增量的稳定性也是毋庸置疑的,因此,焦煤供给趋于宽松,引发炼焦成本线下移。

再看焦煤的需求,铁水增量和终端的向好预期共同推高焦煤需求。众所周知,焦煤的直接需求方为焦化厂炼焦,而焦炭的生产节奏和价格取决于钢材的需求,因此,焦煤的需求和成材的终端需求密不可分。根据主流贸易商建材成交量数据显示,2023年2月17日建材日成交已超过22年同期水平,且有上升趋势,加上高炉铁水产量年后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均展现了黑色产业对需求复苏的预期走强。从产业链终端看,这种结论会更加明显,因为黑色终端涉及的宏观金融、地产、基建数据都显示出这种复苏的迹象。

根据央行数据,2023年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4.9万亿元,同比多增9227亿元。货币供应量方面,截至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73.81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1月人民币贷款新增规模创历史新高,其中企业贷款增加4.68万亿元,为当月信贷实现高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1月金融数据向好传递出“稳经济”的信号,这是2022年频繁政策部分落地的结果,也是疫情防控优化后企业对经济增长的信心的表现。而在2023年土拍市场中也印证了这一点。

以杭州土拍市场为例,2023年杭州的首次土拍中,民营企业成为投资主力。此次杭州土拍共5宗涉宅地,总建筑面积59.6万方,楼面均价15033元/㎡,平均溢价率10.9%,其中3家为民企,占总成交额的61%,其中新城控股2022年全年均未参与土拍,2023年以24.6亿元拍得临平崇贤地块,透露出民营房企融资困难的境况正在逐步改善,说明前期对房企的政策扶持和“三支箭”的政策效果正在逐渐释放。而对于商品房而言,一二线城市地产复苏快于三四线城市,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1月环比止跌,环比上涨城市数量增加至36个,较上月增加21个,涉及郑州、武汉、重庆、天津等多个城市。多地仍在释放地产宽松信号,优化新房预售机制,提升市场信心。

基建作为兜底项目,2023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1月18日,国家发改委于新闻发布会中提到,加力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从国家层面,春节前后将集中下达一批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新型基础设施领域重大项目建设;从地方层面,将支持各地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建设债券加大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从企业层面,将引导支持社会资本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而作为上游原料端的焦煤,在当前弱复苏的基调和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考虑到铁水增量预期和低库存的现状,因此大方向上仍看多焦煤。但就二者内部而言,考虑到焦煤进口端的增量,2022年利润被煤矿蚕食,钢厂亏损严重,2023年利润必然由煤矿向下游传导。当前焦煤行情正处回调周期内,供应端放量和需求端走强会将焦煤价格带入新的平衡点,预计短期内将维持震荡偏强走势。

(文章来源:国海良时期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