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成为登上微博热搜的消费品,“一墩难求”折射出我国消费市场火爆。统计数据显示,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2年春节前后,我国非现金支付业务量仍达到208.4亿笔、金额达14.9万亿元,较2021年同期分别增长10%和16.2%。这意味着,我国市场消费能力持续提升,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持续展现。

如何进一步扩大我国市场优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理事长张沁荣表示,要聚焦消费品质量安全,优化我国市场环境,全面推动消费升级,为我国经济发展培育新动能。

质量安全是扩大消费的底气

谈起促进消费这个话题,张沁荣倍感振奋。她表示,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消费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全球最大。2021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40823亿元,最终消费支出拉动经济增长5.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5.4%,消费连续多年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

张沁荣指出,质量安全和促进消费密不可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着力适应群众需求、增强消费意愿”。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盼的增加,我国消费需求逐渐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提升消费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老百姓放心消费,有利于促进消费市场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提升产品质量水平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全国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2021年,我国产品质量水平稳中向好,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中国市场消费的热度和深度,表明全球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也体现了消费者对中国制造和中国质量的信任。”张沁荣说。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质量需求

当前,我国传统消费不断扩大,消费新场景和新业态快速发展,新型消费需求快速增加,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已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左右。针对新发展趋势,张沁荣作出深入分析。她表示,我国消费时间和空间明显拓展,品质消费需求必将快速增加,必须发挥好质量引领作用,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通过质量升级促进消费升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消费需求。

展望未来,张沁荣提出“三个聚焦”。聚焦产业发展,继续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深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开展质量“会诊”和技术帮扶,引导企业引进先进标准,采用科学管理,增强质量品牌意识。聚焦民生热点,强化产品质量安全攻坚,针对“一老一少”产品和重点产品,找短板、查不足、出重拳,持续打假治劣,维护良好市场秩序。聚焦市场需求,健全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制度,深入开展无理由退货工作,促进消费纠纷多元化解,完善“三包”“召回”制度,持续优化消费环境。

积极发挥社会共治作用

张沁荣介绍,近年来,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始终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市场监管总局领导下,大力促进政府和市场联系、加强生产端和消费端对接,组织行业机构和企业加强技术创新,立项并发布数十项团体标准,积极推动消费品质量提升与行业自律。

市场是一系列消费行为的发生场所,多方力量在此交汇。只有切实做好消费品质量安全社会共治,才能更好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张沁荣倡议,把消费和市场结合起来,推动质量升级与消费升级相互促进。

——抓好抓牢“质量安全”。随着消费者需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场景化,消费品质量安全面临新问题和新挑战。各行各业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坚决守住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在服务消费中作出贡献。

——压紧压实“质量责任”。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将加大跟踪服务力度,推动企业建立主要消费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推进对汽车、智能家居、儿童用品、电子电器等重点产品质量状况的社会监督,加强消费教育和消费警示,推进行业自律。

——共创共赢“质量佳绩”。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建设质量强国,重任在肩、使命如磐。社会各界要携手共进,积极推动质量进步,不断提升我国产品品质和质量总体水平,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坚实的质量安全支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