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蓝色预警!”11月上旬,针对接踵而至的今年第19号台风“天鹅”及第20号台风“艾莎尼”,中央气象台密切监测并接连发布预警,预报这两个台风将给我国南部海域等地带来强风暴雨。随即,公众通过手机APP、电视、广播、网站等多种渠道,及时获知气象预警信息并采取防御措施,有效防范了台风的不利影响。
气象预报预警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我国已建成多部门共享共用的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努力做到重点灾害预警不留盲区。今年汛期,全国气象部门通过各种渠道,累计发布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息23.3万余条,其中,暴雨、雷电的预警信息发布数量,均比过去三年同期平均值增加三成左右。据统计,目前我国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整体缩短到3至10分钟,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已对接全国111.5万名应急责任人,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逐年上升,已达87.3%以上。
这个“87.3%以上”意味着什么?
——“87.3%以上”的背后,是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和机制日益完善,预报预警信息发得出。
“全村百姓平安度汛!”湖南省绥宁县武阳镇双龙村党支部书记罗斌,长舒了一口气。
今年汛期很不寻常。罗斌说:“有一次连续几天暴雨预警不断,村干部每天挨家挨户通知,确保及时防御险情。”县里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不到两小时,双龙村530多名群众就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
“我们利用湖南省市县气象服务一体化平台、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村村响、电话、微信群等,及时将信息传递给灾害防御责任人和基层气象信息员。”绥宁县气象局局长谢忠福说,暴雨来临时,县里“夜不入睡”“组织群众转移”“应急抢险队集结”等不同级别的指令发布后,基层灾害防御相关责任人用电话、微信、预警大喇叭等,迅速将预报预警信息传达给相关人员。
——“87.3%以上”的背后,是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日益畅通,预报预警信息收得到。
“石家庄市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日前,河北省石家庄市环卫处50名机扫负责人,都收到了这条预警信息。机扫负责人随即通知当天出勤的环卫工人穿上雨衣、雨鞋,并对道路排水等工作作出安排。
“近年来,定时、定点、定量的精细化预报预警需求,对气象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不断探索针对特定人群和特定区域的靶向发布精准气象服务模式。”河北省气象局防灾与减灾处处长闫巨盛表示。
短信、微博、微信、网站、电视、广播、预警终端、电子显示屏、农村大喇叭、新闻客户端……多种传播渠道一起发力,预报预警信息传播的“最后一公里”,跑得越来越顺畅。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与国家邮政局近期联合推出定制化气象预警服务,通过微信小程序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精准服务全国140万名快递员。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还联合农业农村部农机司,推出重点地区气象预警服务,实时为全国9万名持证农机手提供跨地区夏收秋收作业精准服务。
——“87.3%以上”的背后,是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日益牢固,预报预警信息用得好。
“活了这么大岁数,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雨!”广西荔浦市马岭镇同善村,年近百岁的村民韦家福说。
一场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强降雨,前些天突袭荔浦。“荔浦市气象局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6时25分,村党支部书记、气象信息员韦茂永,收到气象部门发出的预警短信。紧接着,马岭镇镇政府值班员打来电话,提醒村里加强防范。
韦茂永立即通知村干部,大家分头敲响锣鼓,挨家挨户叫醒村民转移,按照事先演练的路线,冒着滂沱大雨往高处安置点跑。随后,救援队伍用汽车、冲锋舟等,将全村100多户591人安全转移到马岭鼓寨景区安置点。村里大部分房屋被泥石流冲垮或淹没,但无人因灾伤亡。
气象保障服务成功与否,基层气象信息员的作用至关重要。在全国广袤乡村,70多万名气象信息员坚守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为各级党委政府部署防灾减灾和人民群众避险赢得先机。
“一年四季不放松,每次过程不放过。”当前,各地各部门正继续全力以赴精准预警、严密防范,及时准确地对雨雪、台风、寒潮等气象变化进行滚动预报,确保预警信息发布到村到户到人,有效防灾减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