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这样的事情却发生在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的净水行业。相关数据显示,每年对净水器的抽查结果都不太乐观,有的问题在于“形式上的不合格”,如包装不规范;有的问题在于“实质上的不合格”,如菌落总数超标、重金属超标等。虽然相关行业标准在不断完善中,但总有一些商家或小作坊敢于挑战红线,在业内人士看来,唯有提高行业门槛,加强监督管理,才能减少行业乱象。
今年7月,北京市消协公布了一项净水器比较试验结果,消协工作人员以普通消费者的身份购买了19个品牌19个型号的反渗透净水器,一款名牌型号为TJ-CRO515A-5的TCL牌反渗透净水机被测出耗氧量不合格;一款名牌型号为INF8000F的爱尼克斯净水器,砷和铬(六价)指标不合格。公开资料显示,耗氧量不合格,会导致过滤出来的水不干净,甚至影响身体健康。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众多投资者加入到家用净水器行业中来。有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我国共有13.7万家净水器相关企业。然而,由于门槛较低,在规模如此庞大的净水市场中,规避所有不规范行为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行业内才会频频发生质量问题。
“净水行业‘偷工减料’的事情一直都存在。”浙江艾波特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庞亚辉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类现象:网上网下产品配置不同,有的企业为了迎合电商网购低价格,会把能节省的、能便宜的配置尽量便宜,形成“电商专供”产品;本身一些小微企业和手工作坊类企业生产资质和检测设备都不具备,就是组装成型出售,成本非常低;净水行业还存在不少没有卫生许可批件、3C认证获得资质的企业。
此外,家电行业观察人士许意强还补充,受净水器必须要定期更换滤芯的要求限制,在整机产业之外,还拥有一个庞大的滤芯产业。“因为没有技术门槛,很多净水器厂商买来第三方的膜等材料加工组装,导致这个行业的滤芯售价相差巨大,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甚至还出现了‘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等现象。”
在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上搜索“净水器”,产品几乎覆盖了几十元、几百元、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多个价位。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内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一些小品牌或者杂牌产品卖得便宜,是因为所使用的原材料非最优(如滤芯),内部零配件使用的是便宜的(强度不够,容易漏水),内部系统结构不够完善,出故障率高,故该类产品成本会低于品牌方的产品。”
事实上,相关部门曾陆续出台过一些政策进行规范:2018年,净水行业首个强制性标准《反渗透净水机水效限定值及水效等级》正式实施;2019年底,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对《净水机水效限定值及水效等级》拟立项强制性国家标准项目公开征求意见,进一步规范净水行业的生产制造。
“最新的标准版本主要是增加了累积净水量(寿命)的要求和试验方法,也完善了其他项目试验方法。”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测试计量研究所所长鲁建国指出,但采用卫生许可证的方式进行质量管理,企业执行标准积极性不高,建议取消卫生许可证,采用认证的方式管理,如CCC认证。
而在许意强看来,国家标准是一个行业产品准入的最低标准,而不是最高标准,所以行业乱象的解决,不是靠一个或者几个国家标准就可以的。“很解决的最佳手段,还是通过市场化手段来规范、淘汰。比如大企业推高行业门槛、净化行业秩序、淘汰一些投机企业等。”
家电分析师梁振鹏则指出,“企业造假没有成本,或者说成本很低”,建议相关部门加强监管环节的抽查和惩罚力度,不管是实体门店还是线上电商渠道。
除了加大监管力度、完善标准,安吉尔相关负责人表示,“净水器行业应该切实发挥行业协会等机构的力量,施行净水器产品质量相关规定,维护净水器市场的良性发展;各大净水器企业应加强净水科技的创新,比如安吉尔长效反渗透膜获得了全球十大创新专利,打破了国外在反渗透技术上的长期垄断;同时应提高产品品质,减少其他品牌的抄袭,有效避免净水器产品的同质化和低端化,继而实现净水器市场的优胜劣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