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院,已有40多年了,却少见岁月的斑驳。它内部宽敞整洁,健身步道蜿蜒于丛丛绿植间,颇有“曲径通幽”的意味。住宅楼的楼梯间窗户玻璃崭新而明亮,新换的单元门守护着每个家庭的安宁喜乐。

这个小院,隶属兰州市城关区酒泉路街道杨家园社区,名为“酒泉小院”。此前,该小院由于人口密度较大、物业管理缺失、上下水管老化、环境卫生脏乱等一系列问题,成为社区环境治理的难点。

改变是从酒泉路街道“社工委”成立后陆续发生的。近几年,兰州市突出共建共治,全市427个社区全覆盖组建并运行“社工委”,充分发挥“社工委”开展宣教宣传、走访联系群众、矛盾排查化解、公益服务供给、协同区域治理等职能,构建起“党工委引领、社会化共建、社区化共治、邻里式共享”的基层治理共同体,推动基层治理从“单元分散作战”向“融合协同作战”转变。

“以前,社区更多关注大家物质生活方面的需求。现在,家家户户日子都好了,他们更想方设法满足我们精神层面的需求。”“酒泉小院”居民杨世俊和梅秀兰在院内散步、聊天,面对记者的提问,80岁的杨世俊有话说,“我年龄大了,出门走不远,但在院子里又转不开圈。这大半年,小院大变样,地面更平整、花草更繁茂了,真好。”

去年以来,“社工委”借老旧小区改造的契机,收集了社区居民的改造心愿,从细节处着手深化,办好实事、锦上添花。

“自杨家园社区‘社工委’成立以来,结合社区老旧小区密集、老龄化趋势加快的‘双老’社情,我们提出了‘社邻共享+’的服务理念,以‘共享邻里、和美邻里、平安邻里、智慧邻里、书香邻里’五大板块为服务主线,激活‘社工委+驻守干部’资源库,项目化推进民生服务,满足居民群众多元化需求。”兰州市城关区杨家园社区党委书记杨静介绍。

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首先要了解群众最操心、最烦心的问题。

“我们要求‘社工委’委员每月走访调研一次,将收集到的居民意见建议,在每季度一次的‘社工委’联席会上汇集讨论,商议解决。”杨静说,“去年6月到12月,我们一共召开了22期议事会,杨家园社区社工委推进落实的‘智能水表入户’项目,颇受社区居民好评。”

这一项目,结束了该社区家家户户水费均摊的时代。经过社区“小院议事会”先后6次协商议事,“智能水表入户、插卡式水费收取”一锤定音。

这小小水表,让“酒泉小院”居民马香玲松下一口气:“多少年,我要一层层、一户户地收取我们这栋楼的水费,再给水厂去交。常有部分邻居对水费均摊心生疑惑和不满。看到他们不开心,我也很为难。”

崭新的智能水表、新改造的上下水管网、新增的二次加压供水设备,同时终结了十多年来这个小院因水费收取难而导致的邻里矛盾,欢声笑语再回荡,小院又和美如初。

2022年,杨家园社区又启动了新的“惠民”项目。“虎年开春,社区要实施占地200多平方米的陈家湾子小巷‘口袋公园’城市微更新项目。‘社工委’委员单位和驻守干部们一起,助力打造小街巷的更多‘动人之处’。”酒泉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陈蔚玲介绍,该项目旨在重塑社区公共休憩空间,目前已完成前期方案设计、资源对接、平台搭建、材料筹措等环节,3月3日正式开工。

城关区市政工程管理所所长孙宏博,是杨家园社区的“社工委”委员之一,“口袋公园”项目的落地,少不了他的支持与付出。“我们区市政工程管理所,这次重点负责铺装地坪路面。”不让居民花一分钱,没让社区花一分钱,在多家“社工委”委员单位的支持协助下,一个个项目办到了群众心坎儿上,一个个好经验走出杨家园社区,扎根于更多的城市角落。

“‘社工委’的成立,让精准服务成为可能、成为常态,真正架起了居民和政府的连心桥,让群众的诉求第一时间得到回应和解决。”作为“社工委”委员,孙宏博一心想为社区群众办点实事。

“之前,我们坚持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发挥社区‘大党委’的凝心聚力作用。如今,我们广泛发动了辖区内单位、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物业服务机构、志愿者及居民等单位、群体参与社区建设和治理,最大限度调动了社区资源,全面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杨静认为,落实“强省会”行动,从社区视角看,还是要围绕“民生”二字,让居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张国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