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婚原因一般分为主动不婚和被动不婚)
我们根据不婚人群主观意愿的程度,将他们分为坚定不婚人群以及非坚定不婚人群两类,同时,不婚主义也由主、客观原因造成,有因为追求的提升和观念的改变,选择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追求个人发展而主动地放弃婚姻,他们属于主动不婚人群,而由于个人条件、家庭条件、地理位置等诸多不利因素而丧失择偶条件的,他们则属于被动无法结婚的人群,这四类人群或独立或错综,组成了我国庞大的不婚主义群体。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不婚人群之所以选择不婚大部分原因是对婚姻的恐惧大于期待。通过数据可以看到,高达36%的受调用户选择“我恐惧婚姻”,恐惧、迟疑犹豫是不婚者对待婚姻的主要态度,特别比起厌恶、抵触婚姻,不婚者更因为婚姻的未知而感到恐惧。社会生存压力大以及离婚率逐年攀升是造成我国不婚人群不敢结婚的两个重要原因。
根据国家《中国民政统计年鉴2020》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9年离婚人数和离婚率持续升高,2019年中国内地离婚登记数已经达到470万对,离婚率为3.4‰。离异单身人群日益壮大,由于此前失败的婚姻,他们一部分人恐惧婚姻成为了不婚主义群体。调研显示,在离异的不婚人群中男女两方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男性在婚姻中经历的鸡毛蒜皮、不断的争吵和内耗,使得他们渴望“找一个能共同奋斗的伴侣”,而女性在婚姻中经历的出轨、家暴、感情变质则让她们对婚姻失望,“找一个对自己好的伴侣”成为了她们主要的再婚诉求。然而,再婚将面临的利益矛盾和情感纠纷又让他们对开启下一段婚姻望而却步。
单身潮与不婚主义在我国并非首次兴起,1950年5月中国首部《婚姻法》颁布,否定了封建主义婚姻制度,随之而来的是波及全国的第一次离婚潮,而上世纪70年代末下乡知青返城,高知分子与低知分子的文化代沟、沟通障碍加剧,限制了当时年轻人的择偶范围。上世纪90年代前后,追求自由、快乐的思潮在青年男女中爆发,特别是1980年《婚姻法》修改后,“感情破裂”可作为离婚的理由,导致当时社会离婚人数激增。21世纪开始,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个人自我意识的觉醒,让越来越多的单身青年对婚姻的选择更加慎重。
(主动不婚人群主要受到四个因素影响)
由于我国正处于第四次“单身潮”,首批不婚人群已经步入老年,我国单身人群前所未有的庞大,根据国家《中国人口就业统计年鉴2020》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单身人口总数约为3亿人。纵观中国内地历史上的四次“单身潮”形成可以发现,人们不婚的原因逐渐由“被动不婚”转变为“主动不婚”,从随大流地对婚姻“求而不得”转向个人主义觉醒的“得之我幸”。不难发现,人们对个人幸福和个人发展的追求更为突出,不愿对问题婚姻继续纠缠下去,而是勇敢地选择回归单身,让彼此安好。
然而,不婚的人们仍在寻找爱情的路上。人们常用“怦然心动”、“耀眼的星星”、“不顾一切”等浪漫的词汇来形容爱情,在不婚人群心中,爱情是美好的,是值得追寻的,是那个“对的人”出现在眼前,突然间找回了心动的感觉。“我会为了他去另一个城市生活打拼,只为了两个人能够离得更近一点。我同样也会为了自己,做回本来的样子,及时抽身,收获自己的生活和意外的惊喜,”此次调研中的一位受访女士表示。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