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5G、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智慧城市迎来一场深度的社会变革。或许你可以很明显地体会到,无论在交通、教育还是医疗等领域,查询服务、接受服务都变得越来越方便,足不出户就能完成不少事情。
数据显示,到2023年,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到1.3万亿元,越来越多的企业扎根智慧城市项目。业内人士指出,作为全球数字城市的主要战场,中国智慧城市正在走向世界最前沿,一个围绕绿色、智慧发展的城市“大融合”时代,正在快速展开。
市场规模可观
9月14日,据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21北京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去年北京中心城区高峰时段道路交通指数5.07,同比下降7.48%,处于“轻度拥堵”级别;高峰时段地面公交运行速度18.09公里/小时,同比上升6.29%,交通运行状况整体好于往年。
另外,轨道交通出行比例为14.7%,同比下降 1.8个百分点;公共汽(电)车出行比例为11.7%,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步行、自行车出行比例合计达到46.7%,为近五年最高点,其中自行车出行比例为 15.5%,同比增长3.4个百分点;步行出行比例为31.2%,同比增长1个百分点。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绿色出行,北京交通得以好转。这离不开智慧交通的力量,而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的重要部分。
这几年,智慧城市热度攀升,由工信部牵头的2020年《数字孪生白皮书》指出,到2023年,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到1.3万亿元。另有数据显示,全球1000多个数字城市项目中,超过50%在中国。
政策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多处提到智慧城市建设相关内容,对新型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数字生态发展进行了谋划部署,智慧城市建设迎来新的巨大发展机遇。
今年3月,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又发布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发展行动纲要》,明确到2025年,将北京建设成全球新型智慧城市的标杆城市:在“四梁八柱深地基”框架基础上,夯实新型基础设施,推动数据要素有序流动,充分发挥智慧城市建设对政府变革、民生服务、科技创新的带动潜能,统筹推进“民、企、政”融合协调发展的智慧城市2.0建设。
发展到现在,其实北京智慧城市的应用场景已经随处可见了。比如,在地图App、共享单车App以及充电App上,用户可以很轻易地查找到附近停留最近的共享单车和数量,能够查到附近的充电桩距离和价格,在家里使用地图App,可以查到公交车距离最近的车站有多远,还需要等待几分钟,让人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出行。这都是智慧城市在细琐小事上的体现。
企业扎堆进入
随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提速,相关行业的景气度不断提升,在政策支持和市场红利的诱惑下,产业链迎来又一轮黄金机遇,且有大“融合”之势。
神州控股已经中标多个城市的智慧城市项目。据介绍,去年,在“智慧唐山”一期建设运营服务中,神州控股按照“1+N”的模式设计,“1+N”即1个“智慧唐山”基础云平台,N个子平台。设计中,采用神州控股燕云DaaS为核心的软件互联技术,整合唐山市的应用和数据资源,在此基础上,以运营目标为导向,建设有针对性的以数据中台为理念的数据服务能力,为全市各领域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云计算服务、数据服务、应用支撑服务等三大类基础性支撑服务。
智慧城市项目已经为神州控股带来红利。近期发布的2021年中期财报显示,神州控股政府客户组合收入的 10%-20% 来自于2021 年新获得的城市项目,无需过多额外的人力或其他资源投入,这些项目实现了70%-90%的毛利率。神州控股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该公司长期在建设运营和提供服务的城市中倡导“城市CTO”的理念,帮助政府分析城市的优势和劣势,更好制定城市发展规划,以实现制定的目标。
华为则和合作伙伴一起打造了城市智能体解决方案,助力城市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据了解,智能体以云为基础,以AI为核心,构建立体感知、全域协同、精确判断和持续进化的、开放的智能系统。智能体由智能交互、智能联接、智能中枢和智慧应用四层组成,通过联接、云、AI、计算与行业应用深度融合,构建云网边端协同的一体化智能系统。在刚刚结束的服贸会上,华为就展示了“智能体”在机场、交通、气象、政务、城管、水务、应急、燃气等众多场景中的应用。
在2021联想创新科技大会上,联想发布了《联想绿色智城解决方案》,宣布以“新IT”+绿色能源的思路来建设绿色智慧城市,通过新IT技术的加持,围绕“源网荷储控”进行全方位的智能化调配,为智慧城市注入绿色、可持续的新鲜血液。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服务业务群总经理戴炜认为,未来的城市形态,是绿色智能、自我进化的超级“智慧体”。
(记者 石飞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