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刚刚在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文艺演出中饰演“铁人”王进喜的演员吴刚,转个身又登上北京人艺的舞台,成了《茶馆》里的泼皮无赖“唐铁嘴”。在首都剧场演出的这些日子,他屏蔽了舞台之外的喧嚣热闹,又重新回归为北京人艺的一名话剧演员。
“没有出现在节目单上的演员更辛苦”
吴刚今年4月接到了参与《伟大征程》文艺演出的邀请,作为一名演员能够赶上这样重要的庆典,自然是义不容辞。6月15日开始集结训练时,他才知道自己加入了一个何其宏大的演出,“我还是第一次到鸟巢,到了现场才知道演出规模巨大,演出形式堪称宏伟,就更加兴奋了。”
对已经参加表演工作几十年的吴刚而言,这依然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与我们在舞台上的表演截然不同,你的动作要足够夸大,观众才能看得清。”同台的大都是功成名就的著名演员和艺术家,但这个环节的表演给每个人的机会都只有一句话,大家都兴奋又忐忑,因为一句话说不好机会就过去了,只能给自己留下永远的遗憾,“这句话怎么说,才能把观众马上带回那个年代?我们每天都在不停地练。”
不过,在采访中关于自己的表演吴刚说得不多,他一再提起的是那些不会出现在节目单上的演员。“我们封闭训练了十几天,这已经是我工作以来第一次这么长时间集中封闭训练,而这场文艺演出中的许多演员已经这样训练了将近一年,一个动作要排练无数次。”在现场,他看到那些来自各个舞蹈院团、学校、武术学校的年轻人们,精神状态依然非常激昂,就格外感慨,“他们付出的比我们多太多,相比之下我们这二百多个主要演员太幸运了。”
“现在还是没太演好唐铁嘴”
随着时间的流逝,由梁冠华、濮存昕、杨立新、冯远征、吴刚等人主演的这一版《茶馆》,总演出场次已经超过了当年老艺术家那一版。但吴刚认为这是一个不能成立的比较,“就不能这么比,他们在舞台上原本最耀眼的时候都被“文革”耽误了,要是他们一直演的话,我们是没法儿比的。”说起老艺术家们,吴刚是一如既往的谦逊。
虽然已经凭借影视剧而被观众熟知,有着大批粉丝,但在吴刚眼里当年的老艺术家和当年的《茶馆》才是不可逾越的经典。他说,当年《茶馆》剧组曾宣布过一版中青年演员名单,计划由谭宗尧演王利发,他演庞太监。有一次,老先生们在排练厅排完了,夏淳导演让在一边看着的他们也来演一演,虽然词儿早都背会了,但是谁都没有胆量在老先生们面前演。
过了几年,新版《茶馆》在人艺小剧场宣布演员名单,大家都站在门口紧张地望着导演林兆华,“《茶馆》里哪个角色我都想演,唐铁嘴的戏份虽然不算多,但只要能进这个剧组我就非常高兴了。”那时候最让大家意外的是由梁冠华出演王利发,毕竟于是之版的王利发和梁冠华的反差实在是有点大,“不过,他的能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这二十多年他也确实用自己的魅力接近了这个人物。”吴刚说,这几年在《茶馆》的联排中,他都会留意梁冠华的表演,“他演的真是好,台词的准确度和表演的层次都非常好。”
相比之下,他对自己的“唐铁嘴”总是不满意,“我觉得直到现在,我也没演好,没有特别的光彩,可能跟那个年代有距离。”他现在所能做的就是每次踏踏实实地排练、演出,“前几天排练时,岳秀清还跟我说第三幕有一句台词说的不对,演出时我就特意调了一下重心,一下感觉就对了。有时候我们确实会为了剧场效果忽略了角色,表演还是应该从人物出发。”吴刚谈起一句台词的重心应该放在哪里时的认真,让人感受到了一位工匠面对一件艺术品精雕细琢的感觉。
“喜欢后台的味道”
吴刚谈到表演时的认真,不仅出于自己对表演的热爱,同时也是当年老先生教给他们的敬畏之心。
别人都说他演戏好,可是看过老艺术家们排练表演的他,深知自己差得还远,“林连昆老师一出手,那就不是甩我们几条街的问题了。”老先生们的教诲常常让他感觉受益终身,“夏淳导演给我们排戏之前,会先给我们讲历史讲当时的环境,让你先回到过去。我后来无论是在剧院排戏,还是在外面拍影视剧,都要让自己进入剧中的那个时代,再去找正确的处理方法。”老先生们对他们说要热爱生活,当初还听不懂,现在终于明白了,“好演员的肚子就像杂货铺,储存若干信息,表演的时候就像骆驼反刍那样拿出来。”他说,老先生们的话传下去还需要一个悟的过程,但不是排一个戏的时候再开始悟,而是要在生活中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能够悟明白了。
话剧《哗变》
现在吴刚在剧院常演的戏只有《茶馆》和《哗变》,难免让大家觉得不解渴。他透露说,明年有可能会演一出新戏,“我还是迷恋这个舞台,喜欢后台这个味道,觉得我们的排练厅是有温度的。”至于导演,他还不打算尝试,毕竟隔行如隔山,“做导演是需要天分的,我先把演戏这点儿事弄明白了吧。”在舞台上还要演多久?他没有给自己设限,“演员这个职业没有退休,只要你有精神头儿就继续演呗!”
(记者 王金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