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浙江大学医学院退休教师王坤森深夜拾荒资助家境困难学生读大学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并收获大量点赞。究竟是怎么一种力量,让这位老师坚持多年做这件事情?

前天上午,记者去探访住在刀茅巷社区的退休教师王坤森。烈日下,一楼一户人家窗外开着鲜艳的一丈红,一棵无花果树在阳光下,叶子和果实都绿得发亮。一位佝偻着背的老人来开门,他穿着天蓝色的长袖衬衫、黑色长裤和一双打理得很干净的运动鞋,笑起来很灿烂。这就是王坤森爷爷,但一下子很难将他跟拾荒这件事联系起来。

深夜拾荒已坚持3200多天

王爷爷已经从浙大医学院退休多年,今年89岁,之前在学校里从事国防教育,1993年退休。跟着他走进房间,老伴也姓王,王奶奶正忙着收拾东西,看王爷爷穿着长袖衬衫,头上有点汗,担心他太热,过来轻轻地帮他把袖口挽高。

王爷爷头一天晚上拾荒到深夜12点多,早上多睡了一会儿,精神看上去不错。帮他一起算了下他坚持深夜拾荒的天数,从2012年7月起至今,已经9年了,3200多天里,中间除了住院等事情休息了20天,另外的日子,哪怕大年初一、中秋节,他的深夜拾荒从来没停下来过。

王爷爷耳朵有点背,奶奶说一些担心他的话,他好像没有听见,还在乐呵呵地跟我们计算这些年捡来的废品总量:“我推三轮车出去,一般有50斤,多的时候100斤,按3275天算,总重量有160000斤以上了,差不多8吨。每天晚上捡来的废品,能卖10到20元,这些年下来也有三四万元了。真是让人高兴透了。”

说到这里,他的眉毛眼睛嘴巴都在一起笑。

从小知道不能读书的苦

看着那些废品,王爷爷仿佛看着宝贝。是啊,这么多年,他用这些宝贝换来的钱,先后资助了四位家境困难的大学生读书,其中有位大学生已经毕业工作。

王爷爷不觉得这些废品有什么脏,他还记得小时候在路边捡烟头的经历。那时,父亲失业,母亲因病去世,家里的房子田地都变卖了,没有什么收入,为了吃饱肚子,他去路边捡烟头,爸爸买来烟丝,裹在一起重新制作成卷烟,价格比包装精致的香烟便宜一些,一包这样的烟能卖两毛钱左右,就靠这个维持生活。慢慢攒了一些钱后,爸爸才想到送已经12岁的他去读书。哥哥姐姐都是文盲,他从哥哥姐姐那里深知没有文化的苦,所以能读书了特别珍惜,后来考上了杭七中。1950年元旦之后,他正式入伍,在部队那么多年,他吃过很多苦,也学到了很多东西。转业到当时的浙江医科大学,他在新生军训时,给学生们上起了国防教育课。看着大学生们朝气蓬勃的样子,他觉得祖国的希望就在他们身上。

想用自己的劳动来资助别人

退休后,王爷爷一直在想,自己能做点什么事情,能对他人、对国家都有益处。 他在报纸上看到希望工程那张有名的照片——大眼睛女孩,被女孩渴望读书的神情打动了,想起自己小时候看到同龄人去上学自己却只能捡烟头的辛酸,想到自己有困难和受了委屈时,别人对自己无私的帮助,他决定要资助一些家境困难的大学生读书,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为祖国做贡献。

可是,他不想用退休金来做这件事情,因为退休金是国家发给他,不是他靠个人努力得来的。他想靠自己的劳动来资助大学生。2012年,他通过媒体联系上了一位常山籍的大学生玲玲,她家里父亲残疾,母亲靠蹬三轮维持生计。玲玲考上了宁波大学,但学费不够。

有一次,王爷爷看到路边的拾荒者,觉得自己也可以做这件事。但是,他又想想,很多人是靠这点收入来生存的,自己不能去抢别人的饭碗。那别人白天捡,他就晚上去。而且,就选择刀茅巷从庆春路到凤起路这一段的30多个垃圾箱,不到别的地方去。晚上十一二点,别人酣然入梦的时候,就是王爷爷戴上口罩和手套,拿着钩子,推着三轮车出去的时候。从刀茅巷这头走到那头,他的步伐很慢,翻看垃圾箱也很仔细,这样捡满一三轮车,常常就到了凌晨三四点钟。一身疲惫的他回到家中,老伴王奶奶差不多也起床弄早饭了。吃过早饭,王爷爷才开始休息。这样黑白颠倒的日子,他过了八年多。家里子女和老伴一开始都反对,但拗不过他,只能依了他。

王爷爷带动大家一起献爱心

王爷爷资助的大学生,从玲玲开始,一共有4位。大学四年,他给玲玲每个月寄300元生活费,玲玲顺利地完成了学业。他又找另外几位大学生结对子,有的是一学年支持5000元,有的是按月寄生活费。

他的善举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周围的邻居从最初的不理解,到纷纷支持他。楼上的好几家人,家里的报纸、杂志、纸板箱、饮料瓶都会收集好给他送来,连亲戚家搬家不要的书本、电器,也会送过来给王爷爷。马路对面的石浦小海鲜老板,店里的饮料瓶和纸板箱等都会留着给王爷爷。老板娘说:“我们关门很晚,但冬天很冷的夜晚,还看到王爷爷在外面捡废品,太辛苦了,还这么善良,辛苦卖来的钱都去资助大学生了,我们就收起来给他,让他可以多休息一下。”王爷爷说,还有不少爱心人士,听说他在做的事情,特地上门来送一百元两百元给他,托他一起献爱心。这些爱心,王爷爷都一点点积攒起来,用来资助大学生。看到身边人被自己影响也在做这么有意义的事情,王爷爷心里真是开了花。

资助的孩子都这么上进

王爷爷又说了那句口头禅

还让王爷爷特别高兴的是,他资助的大学生学业有成,并也开始帮助别人了。最早资助的大学生玲玲,五年前毕业时给他寄来了穿着学士服的照片,王爷爷越看越喜欢。现在玲玲在一所小学当老师,班上也有一些家境困难的孩子,有不少是留守儿童 。玲玲看到他们,仿佛就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她忍不住给这些孩子更多的关爱。有些孩子寄宿在学校里,晚饭后时间长,肚子又饿了,她买来面包饼干等,作为小礼品送给孩子们。

玲玲说,在王爷爷的帮助下,她大学四年过得很顺利,毕业后有了收入,家里生活也好多了。她就在爷爷的鼓励下,准备入党:“爷爷说要积极向上,我听他的话。”玲玲曾经受王爷爷邀请到杭州来玩过,当初走进王爷爷的家时真的吃了一惊:“他这样资助我,我还以为他很富有,家里住着大房子,没想到住着那么小的房子,却还想着帮助别人。”

萍萍是河北经贸大学的学生,9月即将读大四了,现在在北京一家酒店实习。她也是直接叫王爷爷为爷爷。父母离异,她跟着父亲生活。考上大学,每年的学费5000多元,支付不起,是王爷爷的资助,让她可以安心读书。她知道爷爷身体不好,就让爸爸经常寄一些家乡的土特产给爷爷补补身体。去年爷爷心脏动手术,她在读书没法回来,爸爸和姑姑一起到医院看爷爷。听说爷爷一出院又去拾废品了,萍萍也很担心他的身体,每次打电话给爷爷时都提醒他保重身体。萍萍说,在爷爷的鼓励下,她也在准备着递交入党申请书,向爷爷学习,做一个对国家、对他人有益的人。

资助的这些孩子都这么上进,王爷爷又说了那句口头禅:“高兴透了!”

这一刻,仿佛他的背也不再弯了,整个人看上去很挺拔。(记者 黄莺)

推荐内容